个人主页

User profile picture

doglovecat

4级学员

user image 越鞠丸在临床上如何变化应用? 《方剂讲解》 - 10天前

越鞠丸在临床上的变化应用: 1、如气郁偏重以香附为主,并加木香、枳壳,增强行气解郁之作用; 2、血郁


user image 越鞠丸以何药为君?为什么? 《方剂讲解》 - 10天前

越鞠丸以香附行气开郁,以治气郁,为君药。因为:治郁者必先理气,以气行则郁行。故立行气解郁之法,使气行


user image 越鞠丸的组成、功效及主治如何? 《方剂讲解》 - 10天前

越鞠丸的组成、功效及主治 1、组成:苍术(12克),香附(10克),川芎(9克),神曲(10克),栀


user image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有何不同点? 《方剂讲解》 - 10天前

归脾汤主治心脾两虚之证。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食少腹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为主证。以及脾虚不


user image 玉屏风散与桂枝汤有何区别? 《方剂讲解》 - 10天前

玉屏风散证的自汗与桂枝汤证自汗不同。 桂枝汤证是感受了风寒实邪导致营卫不和而自汗,治疗重在解肌表,调


user image 简述玉屏风散的方义? 《方剂讲解》 - 10天前

玉屏风散的方义 1、组成:防风、黄芪各一两(各30克),白术二两(60克) 〔服法〕研末,每服三钱,


user image 简述天王补心丹的方义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方剂讲解》 - 10天前

天王补心丹的方义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组成〕生地黄四两酒洗(120克),人参去芦,丹参微炒,元参


user image 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在理法上有何异同? 《方剂讲解》 - 10天前

肾气丸是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而成(原方为桂枝,后世多用肉桂)。 肾气丸中佐入少量的附子、肉桂以温肾


user image 肾气丸的组成、功效、主治各是什么? 《方剂讲解》 - 10天前

肾气丸的组成、功效、主治 1、组成:干地黄八两(240克),薯蓣(即山药)四两(120克),山茱萸四


user image 简述生脉散的方义及辨证要点? 《方剂讲解》 - 10天前

生脉散的方义及辨证要点 1、组成:人参五分(10克),麦冬五分(10克),五味子七粒(6克) 〔服法


user image 简述补肺阿胶汤的方义? 《方剂讲解》 - 10天前

补肺阿胶汤的方义 1、组成:阿胶一两五钱,麸炒,微捣碎,用糯米粉拌炒为胶珠(45克),鼠粘子(即牛蒡


user image 简述一贯煎的方义? 《方剂讲解》 - 10天前

一贯煎的方义 1、组成:北沙参三钱(10克),麦冬三钱(10克),当归身三钱(10克),生地黄六钱至


user image 试述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功效、主治及配伍特 《方剂讲解》 - 10天前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功效、主治及配伍特点 1、组成:熟地黄八钱(24克),山茱萸四钱(12克),干山药


user image 简述归脾汤的组成配伍意义、辨证要点? 《方剂讲解》 - 10天前

归脾汤的组成配伍意义、辨证要点: 1、组成:白术一两(30克),茯神去木一两(30克),黄芪去芦一两


user image 为什么说四物汤是治血分病的基本方剂?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古人说:“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四物汤不是单纯的补血方剂,而是血虚能补、血燥能润、血溢能


user image 四物汤衍化出哪些主要方剂?其主治病证有何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四物汤衍化方: 四物汤是养血的常用方,又是调经的基本方剂,凡血虚证,月经不调及胎前产后等病证,均可用


user image 试述四物汤的组成、功效、适应证及配伍意义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四物汤的组成、功效、适应证及配伍意义: 1、〔组成〕熟地黄(15克),白芍药(12克),当归(12克


user image 简述补中益气汤的方义? 《方剂讲解》 - 11天前

补中益气汤的方义: 本方证因于饮食劳倦伤脾,致脾胃元气虚馁,清阳下陷,脾湿下流,都遏阳气而起。本方根


user image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有何异同?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四君子汤使用时须注意与理中汤区别: 四君子汤重在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为平补之剂,故以人参为主,


user image 为什么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剂?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四君子汤为治疗脾胃虚弱,补脾益气的基础方剂。很多补气或健脾的方剂都是从本方演化而来。对于各种原因引起


user image 四君子汤衍化出哪些主要方剂?其主治病证有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四君子汤是补虚法中的常用方,很多补气之剂都是从此方化裁而成。 1.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本方是四君


user image 试述四君子汤的组成、功效、适应证及配伍意 《方剂讲解》 - 11天前

试述四君子汤的组成、功效、适应证及配伍意义: 1、〔组成〕人参(12克),炙甘草(5克),茯苓(9克


user image 木香槟榔丸主治有何特点? 《方剂讲解》 - 11天前

木香槟榔丸主治积滞内停。本方所治之证,多由于饮食不节,积滞内停,气机壅阻,郁而化热而成。临床以脘腹痞


user image 试分析木香槟榔丸的方义? 《方剂讲解》 - 11天前

木香槟榔丸 组成: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烧枳壳、黄连、黄柏各一两(各30克),大黄半两(15


user image 为什么保和丸中配伍连翘?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因为食积易于化热,故保和丸中佐以苦寒之连翘清热散结。


user image 简述保和丸的加减变化? 《方剂讲解》 - 11天前

保和丸的加减变化: 保和丸为消食化积之轻剂,宜于食积不甚者,临床以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恶,或大


user image 试述保和丸的方义? 《方剂讲解》 - 11天前

保和丸主治食积停滞,具有消食和胃的作用。临床以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厌食呕恶为其主证、本方所治之食


user image 试比较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的异同。 《方剂讲解》 - 11天前

1、大建中汤 〔组成〕蜀椒二合(3克),干姜四两(5克),人参二两(9克) 〔煎服法〕以水四升,煮取


user image 试比较四逆汤与四逆散的异同? 《方剂讲解》 - 11天前

1、四逆汤: 四逆汤组成:甘草二两(12克),干姜一两半(9克),附子一枚(9克) 煎服法:上三味以


user image 理中丸原方中有哪些加减变化?为什么? 《方剂讲解》 - 11天前

理中丸原方的常用加减法为: 1、自利腹痛者,加木香。 2、不痛利多者,倍白术。 3、渴者倍白术,白术


user image 理中丸有哪些主要衍化方?各方功用、主治如 《方剂讲解》 - 11天前

理中丸主要衍化方: 1、理中丸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治中寒腹痛,身痛四肢拘急。 2、理中丸加枳实、茯


user image 附子理中丸与理中丸的组成、功效及临床应用 《方剂讲解》 - 11天前

理中丸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治中寒腹痛,身痛四肢拘急。


user image 理中丸为何又能治疗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因为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胸痹等证都以脾胃虚寒为病理机转,而理中丸能用于太阴病,自利不渴


user image 简述理中丸的主治? 《方剂讲解》 - 11天前

理中丸的主治太阴病,脾胃虚寒。 临证应用指征为:腹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腹满不食,口淡不渴,舌苔


user image 试比较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青蒿鳖甲汤与秦 《方剂讲解》 - 11天前

1、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与清营汤均以犀角、生地为重,用治热入营血之身热夜甚,烦躁不眠,昏谵


user image 简述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 《方剂讲解》 - 11天前

1、犀角地黄汤 组成:犀角一两(1.5~3克),生地黄八两(30克),芍药三两(12克),牡丹皮二两


user image 试述清营汤的组成、功用、主治及使用注意事 《方剂讲解》 - 11天前

清营汤的组成:犀角三钱(9克),生地黄五钱(15克),玄参三钱(15克),竹叶心一钱(12克),麦冬


user image 白虎汤常用的衍化方有那些? 《方剂讲解》 - 11天前

白虎汤常用的衍化方: 1、白虎汤加人参名白虎加人参汤,主治阳明病热重,气津两伤,及夏天中暑,身热而渴


user image 为什么白虎汤以石膏为君? 《方剂讲解》 - 11天前

白虎汤以石膏为君,因为生石膏甘寒泻胃火,生津液,辛能走经表,解肌热,善清阳明气分实热,除热盛之烦躁,


user image 试述白虎汤的组成及方义? 《方剂讲解》 - 11天前

白虎汤的组成:知母六两(15克),石膏碎一斤(50克),甘草炙二两(12克),粳米六合(12克) 〔


user image 试比较大承气汤与大陷胸汤的不同点?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大陷胸汤与大承气汤比较,均具有峻下热结的作用,皆有便秘、潮热等症。然而,大陷胸汤,病位在中上二焦,症


user image 大陷胸汤为什么能治疗结胸证?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大陷胸汤方中用甘遂苦寒,为峻下逐水药,尤善泻水逐饮,泄热散结,使结于胸中之水与热从大小便而去;大黄苦


user image 大陷胸汤的应用指征是什么?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大陷胸汤为治疗水热结实之大结胸证。以心下硬满而痛,甚至剧痛不能触及,以及大便秘结,心烦口渴为其主证。


user image 大陷胸汤的组成与煎服方法有什么特点?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大陷胸汤组成:大黄去皮六两(18克),芒硝一升(15克),甘遂一钱匕(1克) :煎服法:上三味,以水


user image 简述大承气汤的煎煮法?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大承气汤的煎煮法:以水一斗,先煮厚朴、枳实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


user image 为什么大承气汤能治热结旁流证?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大承气汤能治热结旁流。其症下利清水,色纯青,腹部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方中大黄苦寒,


user image 你对大承气汤证的痞、满、燥、实是怎样理解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在大承气汤的主证中,前人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痞”是自觉胃脘闷塞压重感;“满”是指脘腹䐜胀


user image 大承气汤的配伍意义如何?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大承气汤组成:大黄四两,酒洗(12克),厚朴八两,去皮,炙(24克),枳实五枚(15克),芒硝三合(


user image 小柴胡汤、逍遥散均以柴胡为君,其在用量上 《方剂讲解》 - 11天前

小柴胡汤用柴胡半斤,方中柴胡味苦微寒,透达少阳半表之邪,用以为君。 逍遥散用柴胡一两。方用当归、白芍


user image 逍遥散在组方上有何特点?并结合特点分析方 《方剂讲解》 - 11天前

逍遥散组成:柴胡(10克),芍药白(20克),当归微炒(10克),茯苓(10克),白术各一两(10克


胜是五行中的异常变化,复是五行对异常变化的自我调节。五行中当一行特别旺盛时,复是需要外力作用还是会自动出现复的关系?比如木特别旺盛的时候,母仇子报,得靠增强金来调节平衡,就是我们说的复,在没有外部力量

回复 (1)


用阴阳概括体质禀赋,分为5种类型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光明中医教材 (gmzyjc.com) 比如对于太阴之人的描述: 太阴之人,

回复 (2)


1、对于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朝代,《黄帝内经》就成书于这一时期,之后出现的《难经》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到了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回复 (2)


《黄帝内经讲解-养生学说》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是《神农本草经疏》又提到春温夏热,元气外泄,阴精不足,药宜养阴;秋凉冬寒,阳气潜藏,勿轻开通,药宜养阳。那春夏到底该养阳还是养阴;秋冬养阴还是养阳?

回复 (5)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我们说阴阳首先要确定功能,不同的功能决定了不同的平衡点,进而决定了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平衡点确定后才能谈阴阳,一个物体是阴还是阳,是指相对于平衡点而言的。那八纲辨证里的

回复 (1)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具体怎么实脾?有哪些实脾的具体治法?

回复 (1)


3.4元气 - 光明中医教材 (gmzyjc.com) 对于元气这医章节的疑问主要在如下图红框所示的部分 问题:元气的多少与阴阳的多少之间是什么关系?元气多少和气血的多少之间是什么关系?阴阳多少和气

回复 (1)


三阴三阳是根据人体元气量的多少划分的六个区域,那三阴三阳的开阖枢是什么意思?是对这六个区域功能的描述,还是状态描述,还是什么意思?没看懂,请老师指点一下,谢谢!

回复 (1)


出油汗能否用《中医概念入门》P75页,津液的代谢过程来解释可能的原因?如何解释? 为什么出油汗???如何来完整解释出油汗可能原因? 1、是肺出了问题?肺的肃降能力不足,把一些本该供应到骨节、脏腑等

回复 (1)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故有“肝肾同源,乙癸同治”之说。问题1:乙癸同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甲癸同治、甲壬同治、乙壬同治,而要说乙癸同治?问题2:临床上有什么具体案例可以说明肝肾

回复 (6)


user image 9月前

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老师太棒了!

回复 (0)


user image 1年前

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有了大致了解: 书上这一段的意思,可能是说人的体质禀赋按阴阳划分,可以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这五种人在生理、心理、病理、治疗上不同。 例如

回复 (0)


user image 1年前

李校长专门画了个图来说明

回复 (0)


user image 1年前

经群内讨论,总结如下: 《黄帝内经讲解-养生学说》讲的是人要顺应自然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神农本草经梳》说的是用药规律,春温夏热,元气外泄,阴精不足,药宜养阴;秋凉冬寒,阳气潜藏,勿轻开通,药宜

回复 (0)


user image 1年前

另外阅读完这本书后一个感受是这本书有较大的篇幅是引用《黄帝内经》等教材的原文,优点是通过《中医概念入门》提前把内经等教材中一些难点的概念梳理了一遍。同时有一个疑问是大量引用《黄帝内经》等教材的原文会不

回复 (1)


user image 1年前

这本书叫《中医概念入门》,其实学完之后不仅仅是了解了中医的一些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中形象例子,将这些抽象的概念串起来,在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中医的基本理念。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 谨察阴

回复 (1)


user image 1年前

老师,在作业这个界面上,《中医概念入门》的学时标记为20学时,我通过自己实际的学习经历认为这里标记20学时是学不完的,如果对比《中医药学概论》是150学时的话,《中医概念入门》至少也要50学时才能学完

回复 (1)


user image 1年前

先搞清主体是谁?从阳化热,谁是阳?谁化热?谁从谁? 我想得比较简单,从阳化热,胃是阳,邪气入胃,是邪气化热,邪气从胃。就好比胃是个火炉,你往胃里加不消化的食物,食物停留胃中,就好比火上加薪,不就更热吗

回复 (0)


user image 1年前

谢谢老师!

回复 (0)


user image 1年前

学习了,谢谢老师指点!

回复 (0)


user image 1年前

感谢老师的指导,还有个疑问, 肝之阴为血,那肝之阳为什么呢?肾之阴为精,那肾之阳又是什么呢?

回复 (0)


三阴三阳是根据人体元气量的多少划分的六个区域,那三阴三阳的开阖枢是什么意思?是对这六个区域功能的描述,还是状态描述,还是什么意思?没看懂,请老师指点一下,谢谢!

回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