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为清热药。 按其药物各自的特点,有的以泻火为主,有的以解毒为主等,
个人主页
大黄:泻下宜生用,不宜久煎,酒制活血,止血炒碳。孕妇慎用。 芒硝:孕妇忌用。入汤剂烊化。 甘遂:入丸
大黄与芒硝: 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 芒硝咸苦寒,泻下,软坚,清热。 火麻仁
大黄: 以清泻为主要功效。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及活血祛瘀作用。苦寒沉降。入脾、胃、大肠,心及
攻下药: 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性味多属苦寒,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热泻火,适用于肠道积滞,大便不通所引
定义: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使排除肠内积滞和体内积水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统称为泻下药。 主要功用
1.麻黄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
柴胡: 善长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又能升阳举陷。本品苦辛微寒,为少阳胆经之药。以肝胆为表里之脏,故亦入
桑叶: 长于疏散风热,并能清泄肝火。生用或炙用。 本品苦甘性寒。主入肺、肝二经。轻清发散,甘寒清润。
薄荷: 轻清凉散,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为其特点。 本品辛凉,清轻疏散,芬芳开郁,为手太阴、足厥阴(肺
紫苏: 有叶、茎、果实之分。苏叶长于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苏梗善能理气安胎;苏子主以降气消痰。 本品
羌活: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以治上半身痹痛尤效。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本品辛苦温,气雄而散,上升发表作
麻黄: 善能发汗、平喘,兼能利水,为肺经专药。生用或蜜炙用。 味辛性温而质轻,辛能发散,温可祛寒,体
辛温解表药,性味多属辛温,以发散风寒为其主要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
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大多属于味辛质轻之品,以入肺和膀胱二经为主。辛能发
炮制即中药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加工过程,包括对药材的一般修治整理和较复杂的特殊处理。 由于中药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即乌头反半夏、爪蒌.贝母
所谓配伍,即根据病情、治法和药性,有选择的将两种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配伍关系有6: (一)相须:性能
根据中药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进行归纳,使之系统化,就形成了归经理论。所谓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人体某
升降浮沉: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方面,表现出有向上(如呕吐、气喘)、向下(如渴利、脱肛)、向外(如发
寒、热、温、凉这四种药性,古时称“四气”。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仅仅是
许多中医古籍文献是中医学理论的精华,是经过了千年的锤炼和积淀的,有了这些理论积淀,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
一、中医是具有先进性的医疗思想的一门医学,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未病先防、有病早治、调治未病的脏腑等
汤剂是药物配伍组成方剂,加水煮成汤液饮服。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作用迅速,药物加减灵活,适用于病情较急
七方分类法,将方剂归纳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 十剂分类法,将方剂归纳为宣、通、补、泄、轻
方剂中主要药物的配伍变化,其主要作用亦随之发生改变。例如:麻黄汤中以麻黄配桂枝,辛温发汗,是治疗伤寒
君药:是方剂中的主要成份,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君药治疗作用
方剂,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药物为基础,把若干种药物按一定原则和比例加以配伍而组成的。 方剂能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磺原是火中精
古人把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六类,再加单味药的应用(称为“单行”),合称为药物的“七情”。兹将
炮制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火制、水制及水火合制三类。 一、火制法 火制法,是指把药物直接或间接放在火上
归经,是指针对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部位而选用相应药物的理论,称为归经。 人体的经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
药物升降浮沉,是指其性能的趋向性。升指上升,降指下降,浮指浮散,沉指沉潜。升与降,浮与沉,都是相对而
四气,又称四性,就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一定的药性,这种药性是在长期的临
药物的外治法,是利用药物和人体接触,直达病处,并且借冷热温度的刺激,摩擦熏熨的帮助等,发挥其药物的作
1、汗下并用 凡邪在表者宜用汗法,邪在里者宜用下法。如果既有表症、又有里症的情况下,一般的治疗原则,
消法与下法虽均有消除有形实邪的作用,但在临床运用上二者有所区别。下法是对燥粪、瘀血、停痰、留饮等严重
和法,又称和解法,即使用具有和解、解郁、疏泄、调和作用的药物组成的方剂,调节气机、助正祛邪,恢复人体
汗法,即解表法,主要是指用辛散轻宣的方药,组成适当的方剂来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方法。因为外邪侵犯
因阴虚而致阳热亢盛者,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物直折其热,应滋阴以制阳,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治病当求其本,所谓治本,就是治疗的根本原则。一般情况下,是先治本而后治标,因为本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
所谓“反治”,是采用顺从疾病外在现象而用药的治疗方法,即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如见热象而用热
治病求本,就是治疗疾病时,必须要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是辨证论治的一个根本
既病防变,是治疗上的预防措施。凡疾病的传变,一般都是由浅入深,并可由这一脏腑,传至另一脏腑。所以,疾
六经辨证,是用于外感风寒之邪在发病过程中的辨证分类方法。是伤寒病的辨证纲领。它按照伤寒病的发生发展规
脏腑辨证主要是以脏象学说为基础,将四诊所获得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病变所在的脏腑部位及其性
真寒假热: 内真寒是本质,外热是假象。真寒病在脏腑,以脉象,舌象,里证为依据。假热出现于皮肤表面,虽
表证入里: 多因正气不足,抗邪无力;或邪气过盛,而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转重。若护理不当,或失治误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69页下数第5行: 原文: 胃喜润恶燥 。胃为阳土,性喜湿润。邪气入胃,易从阳化热,灼伤胃阴,胃阴受损,则呈燥象,故有“胃喜润而恶燥”之说。临床上将食热互结,口渴欲饮,口舌干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