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知母常同用于肺胃大热,津伤烦渴之证,然石膏大寒,清热之力最强,主在清解,多用于肺胃热盛之证;知
个人主页
石膏功专清解,内清肺胃之火,外解肌肤之热。 知母以清润为特点,既能清火,又善滋阴。 栀子以清泄为主要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为清热药。 清热药多属寒凉之性,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退虚热等功
使用泻下药应注意,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
大黄,苦寒攻下,具有泻热通便,泻火解毒,凉血祛瘀之功,凡肠胃实热,血分热毒所致之证皆可应用。芒硝咸寒
大黄以清泻为主要功效。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及活血祛瘀作用。 朴硝、芒硝、元明粉以润泻为主要功
攻下药 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性味多属苦寒,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热泻火,适用于肠道积滞,大便不通所引的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使排除肠内积滞和体内积水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统称为泻下药。 泻下药适用于里实
麻黄、桂枝、细辛发散风寒之力较强。药性较为峻烈,用时宜慎,用量不可过大。 葛根凡斑疹己见红点,不可更
柴胡善长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又能升阳举陷。 葛根以升阳散邪为特点,有解表透疹,生津止泻作用。 升麻为
桑叶长于疏散风热,并能清泄肝火。 *菊花善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又兼滋养肝阴。*
薄荷轻清凉散,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为其特点。 牛蒡子外能疏散风热,内可清泄热毒,为风邪热毒常用之药。
苏叶长于发表散寒,行气宽中; 苏梗善能理气安胎;苏子主以降气消痰。 荆芥生用 , 辛散疏风 透表 ,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以治上半身痹痛尤效。 白芷祛风燥湿,通窍止痛,为治头痛要药 。 防风散邪发表
麻黄善能发汗、平喘,兼能利水,为肺经专药。 桂枝长于发汗解肌,又善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 细辛善祛风
辛温解表药,性味多属辛温,以发散风寒为其主要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
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大多属于味辛质轻之品,以入肺和膀胱二经为主。辛能发散,
炮制的作用,大致可归纳以下四方面:(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改变药物性能,以适应病情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即乌头反半夏、爪蒌.贝母
(1)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相须,相使)。(2)产生拮抗作用而抵消、削弱原有药效(相恶)。(3)相
归经:药物在人体所起的作用有它一定的范围,如寒性药物,虽都具有清热作用,但有的偏清肺热,有的偏清心热
升降浮沉: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方面,表现出有向上(如呕吐、气喘)、向下(如渴利、脱肛)、向外(如发
寒、热、温、凉称为四气, 酸、苦、辛、甘、咸称为五味。 温热药可以治疗寒证,寒凉药可以治疗热证。 酸
“以文献映临床,则思路可精纯与开拓;以临床证文献,则可真伪易辨,减少盲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管黑猫白猫 ,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作用迅速,药物加减灵活,适用于病情较急者。 散剂能直接对胃发生作用,吸收亦较快,
七方分类法,将方剂归纳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 十剂分类法,将方剂归纳为宣、通、补、泄、轻
方剂中主要药物的配伍变化,其主要作用亦随之发生改变。例如:麻黄汤中以麻黄配桂枝,辛温发汗,是治疗伤寒
君药:是方剂中的主要成份,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君药治疗作用
药物经过配伍而组成方剂的目的,是在于增强其有效作用,制约其毒、副作用,从而使疗效得到提高。 经过长期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
古人把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六类,再加单味药的应用(称为“单行”),合称为药物的“七情”。兹将
火制法:煅、炮、煨、炒、炙、烘焙 水制法:洗、漂、泡、水飞 水火合制法:蒸、煮、淬
归经,是指针对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部位而选用相应药物的理论,称为归经。这种用药理论,是前人在长期的临床
药物的升降浮沉,主要是由其气味与质地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多趋于升浮
四气,又称四性,就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一定的药性,这种药性是在长期的临
熏蒸法、溻浴法、涂敷法、贴法、熨法、摩擦法、塞法、导法、㗜法、滴眼法和点眼法、滴法、含漱法和含噙法、
1、汗下并用 凡邪在表者宜用汗法,邪在里者宜用下法。如果既有表症、又有里症的情况下,一般的治疗原则,
须知消法与下法虽均有消除有形实邪的作用,但在临床运用上二者有所区别。下法是对燥粪、瘀血、停痰、留饮等
和法的主要作用是和解少阳、调和肠胃、调和肝脾等。因此,少阳病、肝脾不和、肝胃不和、邪犯肠胃等证,均可
1.汗法的意义和作用 汗法,即解表法,主要是指用辛散轻宣的方药,组成适当的方剂来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
因阴虚而致阳热亢盛者,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物直折其热,应滋阴以制阳,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标本先后,是根据具体病情的缓急轻重而决定的,标急于本,当先治标,本急于标,当先图本。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两种治法,都是治病求本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 所谓“
治疗疾病时,必须要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是辨证论治的一个根本原则。
既病防变,是治疗上的预防措施。凡疾病的传变,一般都是由浅入深,并可由这一脏腑,传至另一脏腑。所以,疾
伤寒 温病 温病
气血津液辨证是对脏俯病变中气血津液失常的某些共同病理特征的概况。
脉象有力无力,有神无神,浮沉。 舌质嫩胖与苍老。 言语发声的高亮与低怯。 体质的强弱,发病的原因,病
表邪入里,病势加重。 里邪出表,邪有去路,病势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