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平脉的至数是一息 (一呼 一吸)脉来四至,脉象和缓有力均匀,寸 、关、尺
个人主页
尿量过多,其病在肾 ,多属虚寒,也常见于消渴证。小便短 少 ,既可由于热盛津伤,或汗、吐、下太过损伤
口干口渴,渴欲饮 水,或欲冷饮 ,多为热盛伤阴,津液不足。口干口渴,渴欲热饮 ,饮而不多,或渴而不欲
疼痛是临床常见 症状 之一,多种病证均可出现疼痛。由于产生疼痛的病因、病机不同,因而疼痛的性质、发
汗出机理有二:一者因为阳热之气有上、向外的特性,所以,在阳热亢 盛 时,即可蒸化阴津外越而为汗,即阴
潮 热:是发热之微 甚作止均有定时,有如潮水之来,一日一发,多发于午后。若日发二次以上者,即非潮热。
一、问一般情况 (一)问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婚姻、职业等 (二)问个人生活习惯和生活状况
闻诊 ,包括听声音 ,嗅气味。听声音主要是听病人语言有无伦次,及语言、气息声音的高低 、强弱等,以及
由于心开窍于舌,又为脾之外候;五脏六腑之经脉又直接或间 接地与舌相通,所以,舌象的变化与脏腑,经络病
舌苔厚薄,辨邪气深浅 ;润燥 , 辨津液存亡;腐腻 , 辨脾胃湿浊 ; 舌苔有无,辨胃气盛 衰 ;
所谓舌诊 ,即观察舌象(包括 舌形、舌质、舌苔 )的变化。由于心开窍于舌,又为脾之外候;五脏六腑之经
小儿正常指纹 , 色呈浅红 ,只见于风关之内,隐隐可见 ,但不浮露。鲜红者,主外感风寒;色紫红为内热
大便干燥 ,排出困难 ,便次减少 ,甚至三、四日一便,称为便秘,多见于热盛伤阴,肠道津亏 ;久病、产
痈:范围较大,红肿热痛,根盘明显者为痈,属阳证。疽:漫肿无头,部位较深,常不高出皮肤,局部肤色不变者
眼窝深陷 ,为津液不足,精气已衰。耳流脓水,多为肝 胆湿热。人中短缩 ,是脾阴绝。牙齿松动、齿根外露
望诊 ,是医生对病人的神 、色 、形态 及其分泌 物、排泄物等的观察 ,从而获取病情资料的一种观察方
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病人的体质,致病因素的强弱 、性质有
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的局部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将稠厚的叫 痰,清稀的叫饮 ,合称“痰饮 ”。 全身
情 ,指“七情 ”,即喜 、怒 、忧 、思、悲 、恐 、惊 。志 ,指“五志 ”,即怒 、喜 、思、
风1.风邪为百病之始 ,2.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3.风性善 行数变4.风性主动 寒1.寒为阴邪,
疾病的发生发展 和正(气)、邪(气)双 方密 切相关。正气,指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及防御功能,简称为“
经络系统有传输治疗效应的作用。无论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等,它们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内治、外治,
经络辨证主要是根据经络系统循行部位 、各经连属的脏腑和官窍 、经络的表里关系,经络的交 接会 合关系
1.. 输送气血2. 整体联络通路3.疾病传变的途径4.传输治疗效应5.1 脏象学说的主要根据
奇经之所以称“奇 ”,一是奇经独立于十二经脉之外,不受十二经支 配(“不拘于经”);二是无直接配合的
1.循行分布规 律 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循行部位有一定的规律 。① 在四肢:阳经行于肢体外侧(阳侧 ),
经,有路径的含义;络,有网络的意 思。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 ,联系人体各部分的通道。狭 义的经络是经脉
1.气能生血 气能生血,是说气与血有着生化的关系。血的生成,是气与气化功能的结果 。血的主要成分,来
津液的代谢过程 是:饮入于胃 ,经过胃 “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 ,上输于肺
血液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 ,而水谷精微的化生,有赖于脾胃的运化,所以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血的化生过
营气和卫气,都以水谷精气为其主要来源 ,但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主内守而属阴,卫主卫外而属阳,二者必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 动的根本,它贯穿
1.推动作用 若气的这种作用减弱 ,则出现血行不利,水湿停聚的病变。 2.温煦作用 若气的温煦作用失
女子胞 ,又称胞宫,即子宫。具有主月经和孕育 胎 儿的功能。 子宫主月经来潮和孕育胎儿的功能与肾气的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脑的功能与人的视觉听觉,肢体运动以及一切精神活动有关。
饮食入胃,经胃之腐熟,下传于小肠,通过小肠的化物,泌别清浊 ,其清者为水谷 精微 ,经脾运化,以营运
心与肺 心主血 肺主气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肺气虚则宗气不足,出现气血瘀滞的病症。若心气
三焦主持诸气 总司人体的气机和气化 人体之气正是通过三焦而输布五脏六腑,充达全身。 三焦为水液运行之
肾主水液而司二便,膀胱贮尿液而司开合,若肾气充足,气化正常,则膀胱开合有度,从而使人体水液代谢正常。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精的功能活动,概括为肾阴和肾阳 肾精对各个脏腑组织滋养、濡润作用为肾阴,
胆附于肝,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肝藏血而主疏泄,胆贮精汁而主升发,二者同属风木,共司疏泄,常见
肝主藏血,肝对血液的有贮藏和调解作用,如果肝藏血功能失常,一是出现肝血不足,出现夜盲、肢体麻木、月经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腐熟水谷,脾“行其津液”,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及输布,从而周养
一、胃主受纳、腐熟 水谷 二、胃气主降 三、胃喜润恶燥
一脾主运化 表现为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精微指饮食入胃以后,有赖于脾的运化功能,将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亦有益于肺的肃
一、肺主气、司呼吸 主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主呼吸之气,一是主一身之气。 二、肺朝百脉、主治节 一身血
小肠有受盛化物的功能,胃所腐熟的水谷,经小肠进一步消化,分成清浊两部分,清为水谷之精微,浊为消化后的
1.心主血脉 2.心主神明 3.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满。五脏的主要功能是藏精气,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