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User profile picture

李镇江

7级学员

user image 痉病的主要证候是什么?刚痉、柔痉怎样区别 《金匮要略讲解》 - 1天前

痉:恶寒发热,项背强直,头热面赤,筋脉不利,甚者角弓反张。脉沉紧弦迟 刚痉,太阳表实证无汗出,治以葛


user image 本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的治疗法则 《金匮要略讲解》 - 1天前

表里缓急。腹泻不止兼表症,应先治里止泻。因泻下不止为脾肾阳衰。若不止,正气大伤。若里证不急,应先解表


user image 望闻问切为中医的诊断大法,其在临床上如果 《金匮要略讲解》 - 2天前

望诊,即通过观察鼻子中央区域颜色来辨病,预吉凶。比如,鼻子中央为脾。色青为肝之色。表肝气横逆克土。色


user image 邪气中人的规律是什么?它的道理又是什么? 《金匮要略讲解》 - 2天前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邪气侵犯人体也会根据特性有易趋性。比如阳邪易中上,阴邪易中下。 病邪进入一般从


user image 内脏的疾病是怎样传变的?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金匮要略讲解》 - 2天前

根据五行生克关系来传变。乘其所胜。比如木克土,所以当肝有病,很容易波及到脾胃,应尽量未病防治。见肝之


user image 本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所说的疾病 《金匮要略讲解》 - 2天前

①为内所因,是经络受邪以后,又传之於脏腑;②为外所中,是皮肤受邪以后,又传注於四肢、九窍、血脉之中;


user image 通过本篇(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伤寒论讲解》 - 5天前

本篇集汗吐下后诸病变凡70条,其中或表或里,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阴或阳,可谓变化莫测,然论其治疗,


user image 以本篇(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原文为 《伤寒论讲解》 - 5天前

三承气汤与大柴胡汤的泻下热实法,依据燥热结实程度不同,使用三承气汤,峻下之剂大承气汤,尤宜慎重使用。


user image 本篇(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搜集了哪 《伤寒论讲解》 - 5天前

不可下之证繁多,盖因为下法易伤人正气,抢伐脾胃之气,伤津耗气。所以总结起来 1.主要是虚人不可下,主


user image 以本篇(辨可吐第十九)所集原文为依据,试 《伤寒论讲解》 - 7天前

吐法为病胸上诸实而设,可用于治疗痰涎宿食阻滞胸中上脘之证。使用吐法当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以防伤正。


user image 以本篇(辨不可吐第十八)原文为依据,试述 《伤寒论讲解》 - 7天前

太阳病恶寒发热,不可吐,吐之则自汗出,轻者饥不能食,重者不喜热粥,朝食暮吐。这是误吐伤胃阳不能运化水


user image 以本篇(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原文为 《伤寒论讲解》 - 14天前

表证仍在病传阳明仍在:微汗出,不恶寒,小发汗治疗。 发汗不撤,烦躁,不知痛处,阳气拂郁,脉涩,再次发


user image 以本篇(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原文为 《伤寒论讲解》 - 19天前

表症 太阳伤寒,风寒表实,麻黄汤。 太阳中风,表虚,桂枝汤 表症+水饮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小青龙汤


user image 结合桂枝汤方后注,谈谈使用汗法时应当注意 《伤寒论讲解》 - 19天前

汗出要周遍,手足皆要有汗。 汗出要小汗潮润,不可大汗淋漓。 发汗当持续一个时辰左右,病不解可重发汗。


user image 通过对本篇不可发汗诸条及误汗后变证的学习 《伤寒论讲解》 - 23天前

阳气虚,津液不足,不可发汗,发汗后会出现各种变证,所以在治疗时要观察阳气和津液的盛衰,顾护两方面是非


user image 竹叶石膏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与方药组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竹叶石膏汤:适应气阴两伤,肺胃气逆,虚热内扰而见的咳逆,欲呕等证。 白虎加人参汤因为白虎加人参汤证为


user image 牡蛎泽泻散与十枣汤皆可攻水,其适应证与方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牡蛎泽泻散适应大病初愈后,水邪凝聚腰下。脉见沉而有力。 牡蛎,泽泻,蜀漆,葶苈子,商陆根,海藻,瓜蒌


user image 何谓阴阳易、劳复、食复与房劳复?其临床表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阴阳易:伤寒热病,基本近愈,但经腑余邪未了,气血阴阳未平,此时若行房事,男 病则易于女,名曰阳易;女


user image 试比较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四逆汤回阳救逆,用于肾阳不足,阴寒内盛。 加葱白为通脉四逆汤,用于阴寒内盛,阳气不足,破阴引阳,见效


user image 霍乱的成因及主要临床特征是什么?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霍乱多是六淫与饮食杂揉之邪干于肠胃,脾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清气在下则生泄泻,浊气在上则呕。 临床特


user image 为何本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入了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厥阴者,肝也。肝主疏泄而性喜条达,病至厥阴,疏泄失调,每可致六腑气 机不利,升降逆乱,而出现诸多呕、


user image 何谓“除中”,临证怎样辨除中?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除中”,是胃气将绝时的一种回光返照现象。危重病人在全身其他症状未见缓解的情况下,突然见食欲旺盛,大


user image 厥阴热利的证治为何?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寸脉变浮数,尺脉涩,下利脓血。 或者脉沉弦。 热中加湿,湿热相蕴,肝不梳泄,里急后重,热邪灼伤阴络,


user image 乌梅丸、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与麻黄升麻汤皆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乌梅丸:素有蛔虫,胃肠有寒,蛔虫不安,上扰,上扰则心烦,阴阳逆乱,手足阴阳不相顺接为厥。 干姜黄连黄


user image “厥”的含义是什么?其基本病机为何?试述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厥为四肢逆冷,阴阳不能相结。 如果因阴阳某一方面的偏衰,或因病理产物,有形之邪的阻滞,或因气机之壅遏


user image 仲景为什么以寒热错杂证作为厥阴病的提纲?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厥阴为风木之脏,内峡少阳相火,风火相煽消灼津液,脏燥无液而求救于水。故见消渴。厥阴肝木峡少阳相火上冲


user image 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猪肤汤:少阴下利伤阴,虚火循经上扰,出现胸满,心烦,咽痛。证为舌红少苔。 甘草汤:少阴病二三日,阴火


user image 桃花汤适用于什么样的下利?它属于什么治法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适用于下焦虚寒,火不暖土,关门不固,滑脱不禁,气不摄血的便脓血证。 赤石脂一半煎汤,一半用末。。温阳


user image 黄连阿胶汤证和猪苓汤证皆可见到心烦不得眠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猪苓汤 证属少阴阴虚生热,水热互结,故其证伴有咳而呕渴,小便不利,舌红苔滑,脉细数而弦。 黄连阿胶汤


user image 太少两感的证治为何?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太阳、少阴两感证治,风寒之邪初客太、少,脉沉,反发热,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发汗; 邪客太、少,病程稍


user image 真武汤与附子汤在药物组成上只有一药之差,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真武汤:附子生姜合用,温经回阳散水寒之邪重在扶阳散水,适用于阳虚水泛的水气重的四肢沉痛,小便不利,腹


user image 四逆汤证、白通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的证治有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四逆汤症:阳虚下利,阳虚干呕。四逆汤温阳 白通汤证:阳虚下利,兼阳气被郁。回阳破阴通郁 通脉四逆汤证


user image 少阴病为何会有寒化与热化之异?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少阴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正常情况下,心火下蜇于肾,以问肾阳,肾水上济于心,以滋心阴,使心火不亢。


user image 试将少阴病的顺证与逆证进行归纳与分析,看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脉由阴转阳者愈,如脉紧,转为微,同时手足转温。 脉由阳转阴,由至转不至,同时身体无阳证,噪扰不宁为阳


user image 少阴病为什么禁汗、下与火劫?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少阴病阴阳具衰,汗容易亡阳,下容易亡阴,少阴本虚,汗下火劫犯虚虚之戒,会导致各种坏病


user image 少阴寒盛亡阳的脉证及病机如何?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脉阴阳具 紧,证见汗出,咽痛,吐利。 病机:阴阳具紧说明寒邪旺盛,不汗出为伤寒表实证,但又咽痛吐利,


user image 少阴寒化证的特点是什么?出现心烦、口渴的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特点是阳虚阴盛:表现症状为自利而渴,单欲昧,小便色白等症状。 少阴受邪之初,少阴抗邪,正邪交争,力却


user image 试述少阴病提纲的辨证意义。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脉微细:脉微跳动无力,阳气虚衰,细是阴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脉微细提示少阴病阴阳具不足的但又以阳衰为


user image 太阴脾虚脏寒下利证的治疗为什么不说XX方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四逆辈是指,四逆汤,理中汤,附子汤一系列温补的方子,太阴与少阴下利往往不可截然分开,所以统言之。


user image 试比较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与桂枝加大黄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桂枝加芍药汤适用太阴经病轻证,腹满时痛。而无吐利。 如果又出现脉弱无力,心中悸而烦,是症状向虚转化,


user image 太阴脾虚脏寒下利证和太阴阳复邪却下利而自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临床表现: 虚寒下利溏泄,自利的厉害,病机为脾虚气陷,运化无力,寒湿下注。 阳复的下利:下利腐秽之物


user image 试述太阴病腹满和腹痛的不同类型及其病机与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太阳病误下腹满时痛无吐利:邪陷太阴经脉,气不利则胀满,血不和经脉拘挛则痛。治以桂枝加芍药汤,疏通经脉


user image 你怎样理解少阳主枢?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少阳为太阳阳明连接的纽带,少阳受病则可能影响太阳和阳明,又因为枢,不内不外,所以不可用汗吐下法,三阳


user image 少阳腑热与经气不利证的表现与病机是什么?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少阳受邪,正邪交争,相火郁遏,枢机不利,则出现一派胆热、气郁之证。耳聋、目赤、胸中满而烦等,为少阳经


user image 湿热发黄的证治为何?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证:,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病在阳明之里。 治: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 证:身黄,发热,不恶


user image 试述寒湿发黄的成因及治则。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成因,脾阳不运,寒湿内生,郁而不化,影响胆汁梳泄而发黄。 治则:温脾散寒去湿,茵陈五苓散,理中加茵陈


user image 何谓阳明热证、腑证?何谓气分证、血分证?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阳明热证:是邪入阳明化热,出现大热,大渴脉洪大的气分实热的症状。 阳明腑证:是热邪进入阳明腑,而出现


user image 阳明蓄血证的证治为何?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证:阳明病蓄血证, 为阳明邪热与久有之瘀血相结于大肠之内,瘀热熏蒸,故出现喜忘,大便虽硬而易出,其色


user image 试解释第〔256〕条“脉不负者,为顺也;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阳明脉大滑实是胃气不衰之脉,为正,并易愈为正,所以为顺。如果见弦脉为少阳脉,木邪横犯胃土,病进难愈为


user image 本论中二阳合病下利的证治各如何? 《伤寒论讲解》 - 2月前

脉数而滑,胃气盛,而是有宿食,可下用大承气汤。 脉负者不可下


伤寒论里平脉法,单元4有关于洪脉的描述, 有几个名词,不太清楚脉来盛去衰,我在网上查了查大多说是脉来是心脏收缩时的脉,脉去是心脏舒张时的脉,我理解的是脉升起的脉是来,落下的为去。 但头小本大,是什

回复 (2)


情志致病里谈到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 在九气致病里谈到,喜伤心,所以肾气乘心,但后面怒伤肝,肝被伤不应该是肺气乘肝吗?为什么是肝气乘脾了呢?还有肺也是这样。 七情致病七情过度会伤了对

回复 (1)


肾为水脏,主气化,由于肾阴亏虚,常导致虚火上炎,而肾浊不降,故配伍泽泻淡渗入肾,宣泄肾浊,以泻助补,并且可以制约熟地的滋腻碍胃之弊;

回复 (4)


user image 5月前

谢谢老师豁然开朗了

回复 (0)


user image 1年前

升清,降浊,然后肾浊,感谢老师一步一步的指导和解答,对肾浊的印象又深了一步。老师辛苦了🍉🍉

回复 (0)


user image 1年前

感谢老师的详细指导,恍然大悟,原来是学过的内容,还特别指出进一步发展的状况就是尿毒症。这下子我再也不会忘了呵呵

回复 (0)


情志致病里谈到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 在九气致病里谈到,喜伤心,所以肾气乘心,但后面怒伤肝,肝被伤不应该是肺气乘肝吗?为什么是肝气乘脾了呢?还有肺也是这样。 七情致病七情过度会伤了对

回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