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书籍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脘
8.71
针灸学-上
以消滞止痛;因寒作痛除灸上脘外,还可加针
中脘
以温胃止痛。治疗呃逆常配膈俞、内庭降逆止...甲乙》说:“刺入8分”,《铜人》等皆从之。
中脘
《甲乙》说:“刺入2分,灸7状”,《铜人》增加深度为“刺入8分...如井”之说,惟上脘深部有胃,其上为肝下缘;
中脘
深层为胃府,适当幽门部;下院深层有腹壁上
(四)腹部症状
8.65
针灸学-下
寸灸30壮,间使灸3壮。 食欲不振:针灸
中脘
、脾俞、足三里、然谷、或然谷刺出血。 胃冷食不化...魂门、胃俞、足三里、下脘。 胃痛:针灸
中脘
、内关、足三里、胃俞。 善食易饥:针内庭、三阴交、脾...朝食暮吐:灸心俞、膈俞、膻中、巨阙、
中脘
。 吐血:针
中脘
、气海、气冲、合谷、鱼际、足三里,灸乳根、膻中、大陵
下脘
8.55
针灸学-上
临床常配足三里治饮食不化,配足三里、膈俞、
中脘
、脾俞治翻胃,配
中脘
、足三里、胃俞、四缝治消化不良,配内关、
中脘
治呕吐,配天枢、陷谷治肠鸣腹胀,配天枢、上巨虚
妊娠恶阻
8.54
针灸学-下
取任脉、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上脘
中脘
足三里 公孙 方义
中脘
为胃之募穴,上脘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交会穴...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内关 太冲
中脘
足三里 方义 内关、太冲清泻肝热,和中理气;再配...中国针灸学》)。 恶阻:足三里、内关、
中脘
、太冲(《临床针灸新编》)。 先灸
中脘
、足三里5至10分钟,再用毫针点刺金津、玉液
胃痛
8.53
针灸学-下
募穴、合穴,手足厥阴和足太阴经穴。 处方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公孙 太冲 方义 胃的募穴
中脘
,配胃的合穴足三里,有调和胃气,导滞止痛之...疗法 取穴 ①足三里(左)、胃俞透脾俞;②
中脘
透上脘,足三里(右);③下脘、灵台、梁门。 方法:三组穴位...太溪、然谷、尺泽、行间、建里、大都、太白、
中脘
、神门、涌泉(《针灸聚英》)。 脾胃虚寒:足三里、三阴交
呕吐 附:呃逆
8.4
针灸学-下
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章门 公孙
中脘
丰隆 方义 脾募章门,配公孙健脾化痰;胃募
中脘
,配丰隆健运脾胃,化痰止呕。四穴同用则脾健...经用各种疗法无效,随改用针灸治疗。取内关、
中脘
、足三里、胃俞等穴加减施治,用透天凉手法。除...阳虚者温中益气,阴虚者益胃生津。一般可取
中脘
、内关、足三里、膈俞等穴。胃寒加灸梁门;胃热针
中脘
8.4
针灸学-上
中脘
〔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图129)。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膻中治翻胃吐食。 近代研究证明,针刺
中脘
可使健康人的胃蠕动增强,表现为幽门立即...密,空肠动力增强,上段尤为明显,从而说明
中脘
确有健脾胃、助消化的功效
(一)分布联系
8.37
针灸学-上
阴交明。 肚脐中央名神阙、水分下脘建里匀。
中脘
上脘皆一寸,巨阙脘上一寸连。 鸠尾蔽骨下五分
腹痛
8.34
针灸学-下
取任脉和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中脘
神阙 关元 足三里 公孙 方义 取
中脘
温中散寒,通调胃肠之腑气,配足三里、公孙健脾...经穴为主。 处方 脾俞 肾俞 胃俞
中脘
气海 章门 足三里 方义 本方为俞募配穴法。取...腹痛可止。胁痛加期门以疏肝止痛;上腹痛加
中脘
以和胃止痛;脐腹痛加气海、下脘以理气化滞
(四)本经小结
8.33
针灸学-上
保健强身的作用。上腹部诸穴,多主中焦病症,
中脘
治一切胃疾有和而消的功能;上脘主胃及神志...中极为膀胱募,关元为小肠寡,石门为三焦募,
中脘
为胃募、腑会,巨阙为心募,鸠尾为任脉络穴,膻中...针刺天突穴应注意什么? 3.膻中、气海、
中脘
主治功能有哪些不同? 4.怎样针刺膻中穴? 5.廉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