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书籍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五味子
11.34
本草备要讲解
精止泻,宁心安神。系木兰科多年生藤木植物
五味子
和华中
五味子
的成熟果实。前者主产辽宁,吉林,河北等地...阴,汗多,体倦,气短,口渴,脉虚者,多以
五味子
配麦冬、人参即生脉散。
五味子
配人参、麻黄根、牡蛎等同用,无论阳虚自汗...根据临床实践,敛肺滋肾,生津止汗宜用北
五味子
, 风寒在肺宜用南
五味子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10.86
桂本伤寒论
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
五味子
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匙,咳者去人参,加
五味子
,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
第一节 中药的性能
10.85
中医药学概论
等。 酸味:大多具有收敛或止涩的作用,如
五味子
、山萸肉、乌梅等。 苦味:大多具有燥湿或泻火
六五脏泻方
10.84
辅行诀
反寒不已方: 附子(炮) 干姜 麦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一方有细辛三两) 上方五味...冒,汗出不止方: 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
五味子
(各三两)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
五倍子
10.83
本草备要讲解
功效。 【临证应用】本品治肺虚久咳,常与
五味子
、粟壳等同用。 治久泻久痢,可单用,亦可配涩...泻便血,张景岳玉关丸,以之配伍枯矾、訶子、
五味子
等同用。治遗精滑精,以之配白茯苓、龙骨等
温里回阳剂
10.76
口诀浅释
半夏、甘草、白术、陈皮)肉桂、附子、干姜、
五味子
等十味药组成。临服时可根据病情加入麝香...泻,故名。 本方由破故纸、吴茱萸、肉豆蔻、
五味子
、大枣、生姜等六味药组成。功能温肾止泻。主治
七救五脏诸劳损病方
10.75
辅行诀
烦热,汗出,口舌渴燥方: 麦门冬(二升)
五味子
(一升) 白酨浆(五升) 芥子(半升) 旋覆花(一两) 竹叶
三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10.74
辅行诀
炙,各三两) 干姜(三两)莪术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一方作牡丹皮,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
补益剂
10.72
口诀浅释
干渴,病危脉绝效力奇。 本方由人参、麦冬、
五味子
等三味药组成。功能补气生津。主治热伤元气...由柏子仁、酸枣仁、天门冬、麦门冬、当归、
五味子
、干地黄、人参、玄参、丹参、远志、桔梗、茯苓、朱砂...本方即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加肉桂、
五味子
二味而成,临床运用注意加减变通,寒盛加
黄人参汤
10.6
脾胃论
当归身(酒洗) 炙甘草(以上各二分)
五味子
(九个) 上件同 咀。都和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故曰厥逆。其厥痿多相须也,于前已立黄人参
五味子
麦门冬汤中,每服加白茯苓二分、泽泻四分...及湿热之令退时,或所增之病气退者,不用
五味子
、泽泻、茯苓、猪苓、黄柏、知母、苍术、白术之药,只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