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书籍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下一页
(一)问寒热
12.92
中医药学概论
发热、怕热即恶热。寒、热在临床上可表现为“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及寒热并见等。同时,寒、热又有...之分(见“八纲辨证”)、以及内伤外感之别。 1、
但寒不热
但寒不热
,指病人只出现身寒,恶风恶寒之证,而无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12.4
金匮要略讲解
柴胡桂姜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
但寒不热
。服一剂如神。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
疟疾
12.1
中医内科学
二日一发或三日一发者,有寒多热少者,亦有
但寒不热
者;有热多寒少者,亦有但热不寒者。病势...甚则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者为热瘴;
但寒不热
或微热,或呕吐泄泻,甚则神昏不语,舌苔...汤加减。 (2)冷瘴 证候:寒甚热微,或
但寒不热
,或呕吐腹泻,甚则神昏不语,苔白厚腻,脉
疟疾
11.77
针灸学-下
有散在发生。 发作时,寒热往来的称为正疟;
但寒不热
的称牡疟;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
小柴胡汤《伤寒论》
11.6
方剂讲解
余邪未尽,而内有水饮。亦治寒多微有热,或
但寒不热
之症。去半夏、加花粉,名柴胡去半夏加栝
58-70条
11.54
伤寒论讲解
寒热并见,又非少阳之往来寒热,更非三阴之
但寒不热
,而属阳明病之不恶寒,身热恶热之证。汗
辨疟病脉证并治
11.47
桂本伤寒论
方 (即前方去人参一味) 疟病,多寒,或
但寒不热
者,此名牡疟,蜀漆散主之,柴胡桂姜汤亦
第四章 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11.19
中医内科学
启发辨证论治的思路,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
但寒不热
,便溏脉细,肢体面目俱浮,悉属阳虚见象...医案》) 此案脉证与舌不相符。医者抓住
但寒不热
,便溏,脉细等主证,辨证为阳虚。总之,对难辨
后溪
10.48
针灸学-上
疏表,祛邪止疟;凡热多寒少加泻内庭、合谷;
但寒不热
加补太溪,灸大椎。本穴所以能止疟,是因
上一页
1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