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小结
4.15
本草备要讲解
外皮后较外层部分称赤茯苓,习惯认为偏于
利
湿热;内层的白色部分称白茯苓,偏于健脾,实三...或温化寒湿之品,皆常用之。 地肤子能清
利
湿热,善治皮肤湿疹瘙痒。灯芯草长于清心除烦...利水渗湿, 健脾,安神 ①水肿、小便不
利
②痰饮③脾胃虚弱,食少便溏 ④心悸、失眠 10—15 克
第五章利水渗湿药
4.12
本草备要讲解
第五章
利
水渗湿药 第五章利水渗湿药 〔自学时数〕6学时
382-391条
4.11
伤寒论讲解
亡液竭的证治。 (1)恶寒,……血也:下
利
又伴见恶寒,脉微,显系阴寒内盛之证。今下
利
虽止,但未见手足温,脉数,烦热等阳复之兆,仍有...脉微,此则不仅是阳气大伤,而已到阴液耗竭,
利
无可
利
的程度,故曰“亡血也”,治当温经助阳,生津益血。 (2)四...四逆加人参汤证病情较轻,仅见恶寒、脉微而
利
无可
利
。本证则病情甚重,吐下皆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
273-280条
4.09
伤寒论讲解
大便通畅而减。太阴虚寒性腹满痛,并不因下
利
而减轻,反因下
利
而愈重,这反映了太阴虚寒病证的特点。 太阴中风...而渴。可见渴与不渴对诊断少阴下
利
还是太阴下
利
,有重要鉴别意义。 (2)当温之,……逆辈:太阴脏寒下
利
,当用温法,可服四逆汤一类的温热之药。《医宗金鉴...
利
为脾虚气陷,运化无力,寒湿下注,证为
利
下稀溏,自利益甚;太阴阳复下
利
则是正胜邪却,下利多腐秽之物,且能自止,诸证
猪苓汤《伤寒论》
4.08
方剂讲解
与水相搏,遂成水热互结,邪热伤阴,小便不
利
之证。临证以小便不利,口渴欲饮,心烦不寐...清热利水通淋。阿胶滋阴清热。五药合用,渗
利
为主,清热养阴为辅,利水而不伤阴,滋阴又不敛...欲饮,或见心烦不寐,或兼见咳嗽,呕恶,下
利
,苔少舌红,脉细数等症。亦可用於热淋、血淋、血尿
通草
4.07
本草备要讲解
体轻味淡。气寒则降,故入肺经,引热下行而
利
小便;味淡则升,故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通气上达而下乳汁。有能降能升之特点。可清
利
湿热,用于湿温病及湿热淋证,或乳汁不通等证...关节;而通草甘寒入肺,淡渗利湿,药力缓和,
利
水泄热之力不及木通,然通利而不伤阴,湿温初
车前草 车前子
4.06
本草备要讲解
热毒痈肿等证。 车前子味甘性寒,甘淡渗
利
,气寒清热,性专滑利降泄。故有通利水道,渗湿泄...肺热咳嗽痰多者亦可应用。总之,本品渗
利
而不走泄,故曰与茯苓同功。 《备要》曰:强阴益精,令人...暑湿泄泻,尤以湿热引起的水泻为宜,本品能
利
水湿,分清浊,利小便以实大便。治肝火上炎的目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4.06
桂本伤寒论
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先吐,后
利
,腹中满痛,无寒热,脉濡弱而涩者,此宿食也,白术...加人参二两,黄连一两。 呕吐甚则蚘出,下
利
时密时疏,身微热,手足厥冷,面色青,脉沉弦而紧...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若转入阴者,必
利
;若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
五苓散《伤寒论》
4.05
方剂讲解
都必见小便不利这一主证。此时治宜急予渗
利
蓄水,兼以化气解表之法。方中用茯苓、猪苓甘淡渗...要热服,注意不宜煎得过浓,以免减弱渗
利
之性。 〔临床应用〕本方具有渗
利
水湿,化气健脾之功。临床凡见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治疗。 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
利
水化气,发汗解表;若水气壅盛者,水肿较甚,可酌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4.05
桂本伤寒论
利
,必自愈。 少阴病,下
利
,若
利
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
利
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方见上) 少阴病,下
利
便脓血者,可刺足阳明。 少阴病,吐,
利
,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
利
,脉微者,与白通汤;
利
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