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小结
4.15
本草备要讲解
外皮后较外层部分称赤茯苓,习惯认为偏于
利
湿热;内层的白色部分称白茯苓,偏于健脾,实三...或温化寒湿之品,皆常用之。 地肤子能清
利
湿热,善治皮肤湿疹瘙痒。灯芯草长于清心除烦...利水渗湿, 健脾,安神 ①水肿、小便不
利
②痰饮③脾胃虚弱,食少便溏 ④心悸、失眠 10—15 克
第五章利水渗湿药
4.12
本草备要讲解
第五章
利
水渗湿药 第五章利水渗湿药 〔自学时数〕6学时
382-391条
4.11
伤寒论讲解
内传,里气不和,脾胃升降失常时,才出现吐
利
。今吐
利
与表证同见,并以吐
利
为主,故属霍乱,而不属伤寒。 (2)霍乱自吐下,……热也,为什么...去滓。分温再服。 〔讲解〕本条论述霍乱吐
利
致阳亡液竭的证治。 (1)恶寒,……血也:下
利
又伴见恶寒,脉微,显系阴寒内盛之证。今下
利
虽止,但未见手足温,脉数,烦热等阳复之兆,仍有...
利
,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389] 〔讲解〕本条论述吐
利
亡阳,里寒外热的证治。 既吐且
利
,病属霍乱。吐
利
,津液被伤,本当小便少而不利,今小便反
利
,是为元阳大衰,肾气不能固摄而阴液下脱之故
273-280条
4.09
伤寒论讲解
而渴。可见渴与不渴对诊断少阴下
利
还是太阴下
利
,有重要鉴别意义。 (2)当温之,……逆辈:太阴脏寒下
利
,当用温法,可服四逆汤一类的温热之药。《医宗金鉴...外出的佳兆。将腐秽之邪驱于体外,故见下
利
。正气恢复,能与邪争则见烦热。邪尽,烦
利
自止。 〔临证意义〕 1)太阴发黄,有寒湿郁滞与湿热蕴结...
利
为脾虚气陷,运化无力,寒湿下注,证为
利
下稀溏,自利益甚;太阴阳复下
利
则是正胜邪却,下利多腐秽之物,且能自止,诸证
猪苓汤《伤寒论》
4.08
方剂讲解
与水相搏,遂成水热互结,邪热伤阴,小便不
利
之证。临证以小便不利,口渴欲饮,心烦不寐...清热利水通淋。阿胶滋阴清热。五药合用,渗
利
为主,清热养阴为辅,利水而不伤阴,滋阴又不敛...欲饮,或见心烦不寐,或兼见咳嗽,呕恶,下
利
,苔少舌红,脉细数等症。亦可用於热淋、血淋、血尿
通草
4.07
本草备要讲解
体轻味淡。气寒则降,故入肺经,引热下行而
利
小便;味淡则升,故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水肿、目昏耳聋、鼻塞失音,淡通窍,寒降火,
利
肺气。退热催生。 【讲解】通草比木通力缓,以淡渗利湿...通气上达而下乳汁。有能降能升之特点。可清
利
湿热,用于湿温病及湿热淋证,或乳汁不通等证
车前草 车前子
4.06
本草备要讲解
凉血去热,止吐衄,消瘕瘀,明目通淋。凡
利
水之剂,多损于目,惟此能解肝与小肠之热,湿热...米饮下二钱。一云此药利水而不动气,水道
利
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目赤障翳,能除肝热。催生...暑湿泄泻,尤以湿热引起的水泻为宜,本品能
利
水湿,分清浊,利小便以实大便。治肝火上炎的目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4.06
桂本伤寒论
辨霍乱吐
利
病脉证并治&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
利
,此名霍乱。 【师曰】霍乱属太阴,霍乱必吐
利
,吐
利
不必尽霍乱。霍乱者,由寒热杂合混乱于中也。热气...则
利
,此名吐
利
,非霍乱也。 【问曰】病有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
利
者,此属何病?答曰:此非霍乱,霍乱自吐下,今恶寒...复更发热,故知非霍乱也。 霍乱呕、吐、下
利
,无寒热,脉濡弱者,理中汤主之。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五苓散《伤寒论》
4.05
方剂讲解
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之腑,致膀胱气化不
利
,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在表则见发热...仍当用桂枝,兼取解表。” 本方药性偏干渗
利
,故脾气虚弱,肾气不足患者不宜长服;体弱者应...要热服,注意不宜煎得过浓,以免减弱渗
利
之性。 〔临床应用〕本方具有渗
利
水湿,化气健脾之功。临床凡见水饮内停,小便不利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4.05
桂本伤寒论
利
,必自愈。 少阴病,下
利
,若
利
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
利
,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
利
,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
利
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
利
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方见上) 少阴病,下
利
便脓血者,可刺足阳明。 少阴病,吐,
利
,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