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书籍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呕吐
10.32
中医内科学
疗呕吐篇》:“呕吐病有二种,一者积热在胃,
呕逆
不下食,一者积冷在胃,亦
呕逆
不下食:、二事正反;须细察之,必其食饮寝处将息...年壮力强,肌肉充满,此则是积热在胃,致此
呕逆
。如将息食饮寝处不热,又素有冷病,年衰力弱...瘦悴,此则积冷在胃,生此
呕逆
。若是积冷
呕逆
经久,急须救之,不尔甚成反胃病。” 《景岳全书•呕吐
呕吐
10.2
中医儿科学
受纳,运化失司则水饮停聚,升降失调则发为
呕逆
。故
呕逆
为标,脾虚为本。此案以健运中焦立法,佐以温化水
旋复代赭汤《伤寒论》
10.17
方剂讲解
是党参的二分之一,以往应用此方治疗
呕逆
等证,疗效不著,而今重用代赭石,轻者八钱,重者...气逆不降或肝胃不和之证,以胸膈满闷,噫气
呕逆
,反胃呕吐,口吐涎沫,舌苔白滑,脉弦而虚为辨证...厚朴,橘皮、茯苓和胃化痰。 若胃中虚寒而
呕逆
者,可改生姜为干姜,以加强温中散寒之力;或
妊娠恶阻
10.01
中医妇科学
虚,而一受胎孕,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
呕逆
也。又有由经血既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宣通,故...而忽受胎妊,则冲任上壅厂气不下行,故为
呕逆
等证,及三月余而呕吐渐止者,何也?盖胎元渐
吴茱萸
9.96
本草备要讲解
头痛,仲景有吴茱萸汤。阴毒腹痛,痛在小腹。
呕逆
吞酸,俗名醋心。亦有吐酸者,宜降火清痰,用吴茱萸
枇杷叶
9.95
本草备要讲解
火降痰消。气有余便是火,火则生痰。治热咳
呕逆
口渴。李时珍 曰:火降痰顺,则逆者不逆,呕者不
旋覆花
9.73
本草备要讲解
常与半夏、杏仁等配伍。用于胸痞噫气、呕吐、
呕逆
之由于脾胃气虚,或痰湿上逆者,常与代赭石
芦根
9.51
本草备要讲解
甘益胃,寒降火。治呕哕反胃,胃热火升,则
呕逆
食不下。《金匮》方:芦根煎服。消渴客热,伤寒内热...常用治温病初起或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
呕逆
及肺热咳嗽、 肺痈等证。又因肺为水之上源;肺...多与石膏、麦冬、天花粉等配伍;治胃热、
呕逆
,可单用煎浓汁频饮,或与竹茹、生姜汁合用,如
石关
9.18
针灸学-上
子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大成》:治哕噫
呕逆
,腹痛气淋, 小便黄,大便不通,心下坚满。临床常
六气主客第三
9.09
桂本伤寒论
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火票〗,疮疡,
呕逆
,喉痹,头痛,嗌踵,耳聋,血溢,内为瘛疭。阳明司天...浮埃,目乃〖目闰〗瘛,火气内发,上为口糜,
呕逆
,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