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书籍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自汗与盗汗
8.06
中医儿科学
一药。其次,春夏阳气发泄,皮肤松弛,疏泄
多汗
;秋冬阳气收藏,皮肤致密,少汗多尿。江南气候...谨防风邪,拭汗勿用冷湿毛巾,以免受凉感冒。 4.
多汗
易致津耗气伤,应注意多饮开水,可适当加入
风论篇第四十二
7.8
黄帝内经素问
其色赤。 肝风之状,
多汗
恶风,善悲,色微苍,噎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脾风之状,
多汗
恶风,身体怠堕,四支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肌上,其色黑。 胃风之状,颈
多汗
,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通,腹善胀,失衣则(月真
(三)暑
7.78
中医药学概论
阳邪,有升散的性质,所以侵人则使腠理开而
多汗
。汗出过多则津伤,见口渴喜饮,心烦,小便短赤...常见的暑证 (1)伤暑 身热
多汗
,心烦口渴喜饮,倦怠乏力,小便短赤等。 (2)中暑 轻者
麻黄汤《伤寒论》
7.58
方剂讲解
虚人体温不高,津液不足的禁用本方,因为
多汗
则亡津,大汗则亡阳,本方实为发汗峻剂。 本方
五味子
7.53
本草备要讲解
五味既能生津,又可敛汗,故适用于口渴、
多汗
之证,如热伤气阴,汗多,体倦,气短,口渴,脉虚者
单元1
7.53
伤寒论讲解
目的。今汗不得法,致使汗出太多。汗血同源,
多汗
必耗阴伤血,津血亏耗,筋脉失濡,遂致拘急痉挛
189-198条
7.53
伤寒论讲解
久虚无汗身痒之证。 (1)阳明病,法
多汗
:“
多汗
”既指多见汗出,也指汗出较多而言,阳明病里...盛,必然要逼迫津液外泄,因此便以“
多汗
“为其特征。 (2)反无汗,……故也:阳明病无汗,常见以下...论述阳明虚寒,寒饮上犯的证候。 阳明病以
多汗
为常无汗为变,上条言无汗,乃因阳明久虚、化
(一)汗法
7.51
中医药学概论
舌苔白腻,脉浮而沉取无力;或平素反复感冒,
多汗
、有气虚表现者。代表方剂为人参败毒散。滋阴
(二)证候
7.5
黄帝内经讲解
首之皮肤,而为首风。” 首风之状,头面
多汗
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令其汗泄不止,则为泄风。 泄风之状,
多汗
,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是因为,风在腠理,其性开泄,津液外泄,故
多汗
,汗出湿衣。液出过多则伤津,故口中干燥。风为
82-95条
7.49
伤寒论讲解
家为例,提示阳虚者禁汗。 “汗家”指平素
多汗
之人,多是阳虚不固,阴液易泄所致。故不当发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