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书籍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大黄
6.4
本草备要讲解
亦能引至至高之分。仲景太阴门调胃承气汤,
大黄
注曰酒浸;阳明门大承气汤,
大黄
注曰酒洗;少阳阳明小承气汤,
大黄
不用酒制,皆有分别。东垣曰:邪气在上,非酒不...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
大黄
或南
大黄
的根状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
大黄
,又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南
大黄
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
大黄
别名众多。如就其性而言,因能推陈出新,有锐不可当...服,若久煎则泻下成分破坏,作用减弱。酒制
大黄
,又称酒军、熟军,系生
大黄
用黄酒拌蒸,使泻下清热之力缓和,然活血作用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6.37
桂本伤寒论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黄
黄芩地黄牡丹汤方
大黄
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右四味...脉乍疏乍数,目内陷者,死。
大黄
香蒲汤方
大黄
四两 香蒲一两 黄连三两 地黄半斤 牡丹皮六两...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
大黄
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
泻下剂
6.33
口诀浅释
腹肿胀为主,后者治遍身水肿为主。 [温下] 6.
大黄
附子汤
大黄
附子仲景方, 胁下寒凝痛莫当 共合细辛三种...出, 通幽养液蜜丸嚼; 润肠丸用当归尾,
大黄
桃仁与羌活, 麻仁共捣蜂蜜丸, 同属润下功效...通幽,即肛门通畅之意。 本方由枳实、厚朴、
大黄
、麻子仁、芍药等五味药组成,并炼蜜为丸。功能
表里双解剂
6.32
口诀浅释
本方由甘草、桂枝、枳壳、厚朴、生姜、大枣、
大黄
等七味药组成。功能表里双解。主治发热、恶寒...满、呕不止者。 3.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
大黄
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力偏饶。 本方由防风、
大黄
、荆芥、芒硝、麻黄、栀子、芍药、连翘、甘草、桔梗、川芎
茵陈蒿汤《伤寒论》
6.31
方剂讲解
所致。故治宜清热利湿为法。方中茵陈、山栀、
大黄
均为苦寒之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其中,茵陈...湿热,使邪有所出路,则黄疸自除。 方中用
大黄
之义,不全在攻下,主要取
大黄
清热燥湿,利胆退黄,活血化瘀,给邪以出路,邪...甚者选加秦艽以利湿退黄。 若本方去茵陈、
大黄
,加黄柏、甘草名为栀子柏皮汤。主治身黄发热
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6.28
桂本伤寒论
不能俯仰,大便难,脉数而大,此热邪乘脾也,
大黄
厚朴甘草汤主之。
大黄
厚朴甘草汤方
大黄
四两 厚朴六两 甘草三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
常见证治方剂索引
6.24
中医内科学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白茅根 茜草根 栀子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 十枣汤(《伤寒论》):炒芫花 甘遂 大戟...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生姜 枳实
大黄
大枣
大黄
甘草汤(《金匮要略》):
大黄
甘草
大黄
附子汤(《金匮要略》):
大黄
附子 细辛
大黄
黄连泻心汤(《伤寒论》):
大黄
黄连 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 生姜 小半夏加...黄丸(《金匮要略》):防己 椒目 葶苈子
大黄
四画 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人参 白术 茯苓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6.24
桂本伤寒论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 虻虫三十个(去翅足)
大黄
三两(酒洗)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五...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
大黄
硝石汤。
大黄
硝石汤方
大黄
四两 黄柏四两 芒硝四两 栀子十五枚 右四味...痛,发微热,其脉弦紧者,当以温药下之,宜
大黄
附子细辛汤。
大黄
附子细辛汤方
大黄
三两 附子三两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
清热泻火剂
6.23
口诀浅释
泻心汤 泻心汤是仲师方,并用连芩及
大黄
, 热迫血行成吐衄,火平血静自然康。 本方由黄芩...黄连、
大黄
三味药组成。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泻火清热。主治...12.泻青丸 泻青丸用龙脑栀,下行泻火
大黄
资, 羌防上升芎归润,火郁肝经用此宜。 本方由
芍药汤《医学六书》
6.23
方剂讲解
克)木香(6克) 甘草炒各二钱(6克)
大黄
三钱(10克)黄芩半两(15克)官桂二钱半(6克...大便而泄,体现“通因通用”。
大黄
得肉桂,行血之力更强,肉桂得
大黄
,则无助火之弊。统观全方有清热解毒、调气和...气则后重自除,二语足为治痢之大法。此方用
大黄
之荡涤邪滞,木香槟榔之理气,当归肉桂之行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