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大黄

    亦能引至至高之分。仲景太阴门调胃承气汤,大黄注曰酒浸;阳明门大承气汤,大黄注曰酒洗;少阳阳明小承气汤,大黄不用酒制,皆有分别。东垣曰:邪气在上,非酒不...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南大黄的根状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又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 大黄别名众多。如就其性而言,因能推陈出新,有锐不可当...丹毒烫伤,可以内服,亦可外敷。如治肠痈的大黄牡丹汤,即以大黄配芒硝、丹皮、桃仁等同用。亦可研末外敷消肿止痛
  •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右四味...脉乍疏乍数,目内陷者,死。 大黄香蒲汤方 大黄四两 香蒲一两 黄连三两 地黄半斤 牡丹皮六两...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右三味,以水
  • 泻下剂

    腹肿胀为主,后者治遍身水肿为主。 [温下] 6.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仲景方, 胁下寒凝痛莫当 共合细辛三种...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人参甘草及大黄, 寒热并行兼补泻,温通寒积最相当。 本方由附子...出, 通幽养液蜜丸嚼; 润肠丸用当归尾, 大黄桃仁与羌活, 麻仁共捣蜂蜜丸, 同属润下功效
  • 表里双解剂

    脉浮数等症。 2.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芍枣姜。 往来寒热心下满,柴胡承气...方。 本方由大黄、枳实、黄芩、半夏、芍药、大枣、生姜、柴胡等八味药...满、呕不止者。 3.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
  • 茵陈蒿汤《伤寒论》

    清利三焦的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出,为臣药。大黄通泄瘀热,使湿热从大便而去,是为佐药。三药...湿热,使邪有所出路,则黄疸自除。 方中用大黄之义,不全在攻下,主要取大黄清热燥湿,利胆退黄,活血化瘀,给邪以出路,邪...茵陈,……能除热邪留结,佐栀子以通水源,大黄以除胃热,令瘀热从小便而泄,腹满自减,肠胃
  • 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不能俯仰,大便难,脉数而大,此热邪乘脾也,大黄厚朴甘草汤主之。 大黄厚朴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六两 甘草三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
  • 常见证治方剂索引

    熟地 龟板 猪脊髓 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白芍 干地黄...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生姜 枳实 大黄 大枣 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大黄 甘草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 附子 细辛 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大黄 黄连 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 生姜 小半夏加...柴胡 瓜蒌 当归 红花 穿山甲 桃仁 大黄 甘草 复方人参高原片:人参 麦冬 五味子 丹参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丸方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只(炙)  杏仁一升(去皮尖) 右六味...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四两 黄柏四两 芒硝四两 栀子十五枚 右四味...痛,发微热,其脉弦紧者,当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两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
  • 清热泻火剂

    泻心汤 泻心汤是仲师方,并用连芩及大黄, 热迫血行成吐衄,火平血静自然康。 本方由黄芩...丸由当归、龙胆草、芦荟、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木香、麝香、黑栀仁、青黛等十一味药组成。主治...12.泻青丸 泻青丸用龙脑栀,下行泻火大黄资, 羌防上升芎归润,火郁肝经用此宜。 本方由
  • 芍药汤《医学六书》

    克)木香(6克) 甘草炒各二钱(6克) 大黄三钱(10克)黄芩半两(15克)官桂二钱半(6克...以甘草调和诸药。方中芍药配甘草能缓急止痛,大黄配槟榔,荡热去积一血一气,气血并调,使疫毒...大便而泄,体现“通因通用”。大黄得肉桂,行血之力更强,肉桂得大黄,则无助火之弊。统观全方有清热解毒、调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