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书籍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疟疾
11.43
针灸学-下
疟疾
疟疾
以寒战壮热、出汗后热退如常人,休作有时为...放血,久病和偏寒者针用补法,针后加灸。在
疟疾
发作前1~2小时针灸。 耳针 取穴 下屏尖、脑、屏间、肝...发作(《针灸医学验集》)。 复习思考题 1.
疟疾
发病时的特征是什么? 2.简述
疟疾
的发病原因和机理。 3.简述
疟疾
的针刺处方、方义和治法。 4.根据
疟疾
发作时的症状特点,可分哪几种类型
疟疾
11.26
中医内科学
疟疾
常发于夏秋。不难鉴别。 (二)论治要点 祛邪截疟是治疗
疟疾
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而结合...与之俱化,则免矣。” 《类证治裁•疟症》:“
疟疾
四时皆有,而多发于夏秋。” 《
疟疾
论•疫》:“凡沿门阖境,长幼之疟相似者,皆名疫疟...痰饮证的治疗法则及处方、用药举例? 45.
疟疾
的病因病机怎样理解? 46.
疟疾
一般可分为几类?各有何临证特点? 47.
疟疾
的治疗大法是什么? 43.试述瘴疟、温疟的主
常山
11.01
本草备要讲解
催吐药,现已少用。 【临证应用】常山为治
疟疾
要药。药理研究证明:常山所含的生物碱对各种类型...饮。用水酌加酒煎,于疟发前二小时服,可治
疟疾
久发不止。 蜀漆与常山功用略同,而涌吐之力...为强,古有用其配他药治
疟疾
或涌吐痰涎的记载,然近世少用。 【用量用法】5——10
温疟
10.94
温病条辨讲解
述温疟的证治。 (1)温疟 “温疟”是
疟疾
中的一个类型。"温疟”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疟...但热不寒,……名曰癉疟 "癉疟”也是
疟疾
中的一个类型。“癉疟”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疟...俗例之小柴胡汤”。吴氏之言,不能认为凡是
疟疾
即属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告诫后人,必须辨证论治
湿温(疟、痢、痘、痹附)
10.83
温病条辨讲解
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劳疟”,是
疟疾
的一个类型,由于
疟疾
的发病季节多在夏秋季,此时气候热而又湿...指足太阴脾。“三疟”,即三日疟,即
疟疾
每三天发作一次者。对于
疟疾
,一日一发者,其病浅;间日一发者,其病较深;三日...患者三年来,反复寒热往来,定时而作,医诊
疟疾
,与服抗疟药物,
疟疾
可以在服药后立即停止发作,但时作时止,停药
前谷
10.67
针灸学-上
功能〕清热,通经。 〔主治〕热病汗不出,
疟疾
,癫狂痫,头痛,目痛,耳鸣,咽肿,手指麻木。 〔刺灸〕直刺...用泻法可收清热泻火之效,多用于热病汗不出,
疟疾
等症。《甲乙》:治咳而胸满,头项痛,咽肿不可咽,热病
间使
10.59
针灸学-上
经气从此传递,因名。本穴除主心痛、胃痛、
疟疾
外,还可用治癫狂、痫癔等神志病。《甲乙》:治热病...妄语。《金鉴》:治脾寒证,九种心痛,脾痛,
疟疾
口渴及瘰病久不愈。临床常配内关、心俞治胸...邪癫,配后溪、合谷治卒狂,配大椎、风池治
疟疾
,配心俞、膻中治心悸不宁
和解剂
10.54
口诀浅释
与草果,朴术柴苓半夏芩, 甘草炙用姜五片,
疟疾
热多寒少进。 痰疟
疟疾
的一种, 乃
疟疾
兼有痰证者。 本方由厚朴、槟榔、黄芩、白芍、知母...七味药组成。功能透达膜原,疏邪宣壅。主治
疟疾
,憎寒壮热,胸闷呕恶,舌苔垢腻者。 本方去知母...半夏、黄芩、甘草、生姜等十味药组成。治
疟疾
热多寒少,口苦嗌干者。 电子版注: 原书有“小柴胡
液门
10.51
针灸学-上
头痛,目赤,耳鸣,耳聋,齿齦肿痛,喉痹,
疟疾
,手臂痛。 〔刺灸〕直刺0.3~0.5寸。可灸。 〔讲述〕出《灵枢·本输》。别称...壅热所致。临床常配鱼际治喉痛;配陶道治
疟疾
;配听宫、耳门治耳鸣聋;配中渚、通里治热病,头痛...无汗;配中渚治手臂红肿。《金针梅花诗钞》:
疟疾
久不愈,于发作前食顷深针液门三寸,透过中渚
砒石
10.3
本草备要讲解
瘰疬、痔疮、牙疳等证,亦可治寒痰喘咳及
疟疾
。 【临证应用】砒石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蚀烂去...肉,共研末敷,即枯痔散,治痔疮。 砒石对
疟疾
有可靠的截疟功效,但只能暂服,不可持续或...酷煮硫黄、绿豆等分为末,作丸,空腹服,治
疟疾
。 用砒石治寒痰喘嗽,可配淡豆豉为丸,如紫金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