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书籍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三)望目色
7.52
黄帝内经讲解
气皆从胸膈发出,故上焦有病,脏气逆乱,故
目黄
而兼见它色。 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
6.40米伯让治急黄夹斑案
7.27
名医医案选读
皮肤出血点消失,白睛出血斑大部分吸收,身
目黄
染减退,下肢轻度水肿,舌红绛,苔黄,脉细数。原...去枳实、大黄、加茵陈15克。服2剂后,身
目黄
染减轻,白睛出血斑继见吸收,下肢稍浮肿,舌...脉细。予六味地黄汤加茵陈。续服9剂后,身
目黄
染消退,白睛出血斑完全吸收,下肢浮肿消失
胎黄
6.99
中医儿科学
外渍,溢于肌表,肝郁成瘀,积而成聚,故
目黄
肤黄,肚膨胁块,尿色黄浊,粪色灰白。指纹深紫
黄疸
6.95
针灸学-下
黄疸 黄疸以
目黄
、肤黄、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
目黄
为确定本病的主要依据。 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
黄疸附:传染性肝炎
6.9
中医儿科学
郁结,可导致肝脾失调,气滞血瘀,证见身
目黄
而晦暗,皮肤出现蛛纹丝缕,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
目黄
者曰黄疸”。 《伤寒论》:“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例:茵陈蒿汤加减。 2.寒湿凝滞: 证候:
目黄
身黄、色泽晦暗、纳减时呕、腹胀胁痛、大便稀溏
黄疸
6.89
中医内科学
是由于湿郁或疫毒等而致胆液外溢,引起以
目黄
、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中
目黄
为明显的特征。 祖国医学很早就对黄疸有了...连服二十五帖。 九诊,5月29日。身黄
目黄
退净,纳馨寐安,惟头尚眩晕。再从协调肝脾佐
卷五
6.88
脉经
八日死。肾气内伤,病因留积。 病患面青
目黄
者,五日死。 病患着床,心痛短气,脾竭内伤,百日
颧髎
6.84
针灸学-上
甲乙》:治䪼肿痛,目赤黄。《大成》:治口㖞,
目黄
,面赤,眼瞤动不止,䪼肿齿痛。临床常配太阳、攒竹
(二)本经证候
6.7
针灸学-上
二)本经证候 经证:头顶痛,眼痛,
目黄
,流泪,鼻流清涕,出鼻血,痔疾,沿项、背、腰、大腿后侧...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
目黄
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皆痛,小趾不用(《灵枢
胆俞
6.68
针灸学-上
呕则食无所出,口苦舌干,咽中食,食不下,
目黄
,胸胁不能转侧。临床常配肝俞、至阳、足三里、太...治黄疸;配太冲、阳陵泉治虫痛;配阳纲治
目黄
;配章门治胁痛。 近代研究证明,针刺本穴可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