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书籍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元1
7.64
伤寒论讲解
息四至为平脉,一息三至为迟脉,稍快于迟为
缓脉
,一息六至为数脉。“时有一止”即时常有一歇止
单元4
7.58
伤寒论讲解
象,为得脾胃气助,故主病欲愈。如肺病不见
缓脉
,反见数疾之脉,则为火来克金,而主病剧。从“何以
切诊
7.57
口诀浅释
益火消阴”)。 比迟脉稍快一点者为
缓脉
,迟而细小不流利者为涩脉,迟而浮大无力的...紧为下焦寒邪盛,可见阴冷、奔豚、疝痛等病。 【
缓脉
】 体状诗:
缓脉
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是否有神气,可在脉象的从容和缓中看出来。
缓脉
主营血衰少而卫气有余,但脉象多浮缓并见
一、脉诊
7.5
中医药学概论
内闭,见于虚证为阳气衰微。 3、迟脉(附
缓脉
) 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少于六十...行之象。有力为冷积实证,无力为阳虚内寒证。
缓脉
:脉来虽一息四至,但来去之势有缓慢之感。若
三指禅
7.35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法以及切脉诊病等问题。周氏论脉,以“
缓脉
”作为正常脉,指出医生首先应精熟
缓脉
,然后才能体会到各种病脉。并以浮、沉、迟、数为
(十一)逆从四时
7.27
黄帝内经讲解
冬天脉应石,若不见石脉,反见脾之和
缓脉
,为土克水之象。都属于脏精衰微,而所不胜之...见毛脉,夏天见沉脉,秋天见洪脉,冬天见
缓脉
,而无悬绝沉涩之象的,不能贸然认为是逆四时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7.22
脾胃论
泻黄散、调胃承气汤。或甘寒之剂,皆可用之;
缓脉
,本经太过,湿邪所伤。平胃散加白术、茯苓,五苓散
卷一
7.11
脉经
散脉,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缓脉
,去来亦迟,小快于迟。(一曰浮大而软,阴浮与阳
243-247条
6.89
伤寒论讲解
不呕:寸缓,关浮,尺弱,为太阳中风浮
缓脉
之变称;发热,汗出,恶风寒,为太阳中风之主证
四诊心法要诀
6.78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则难痊。 注: ①缓止曰结:在一息四至的
缓脉
中有时而一止称为结脉。 ②数止曰促:在一息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