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单元1

    息四至为平脉,一息三至为迟脉,稍快于迟为缓脉,一息六至为数脉。“时有一止”即时常有一歇止
  • 单元4

    象,为得脾胃气助,故主病欲愈。如肺病不见缓脉,反见数疾之脉,则为火来克金,而主病剧。从“何以
  • 切诊

    益火消阴”)。 比迟脉稍快一点者为缓脉,迟而细小不流利者为涩脉,迟而浮大无力的...紧为下焦寒邪盛,可见阴冷、奔豚、疝痛等病。 【缓脉】 体状诗: 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是否有神气,可在脉象的从容和缓中看出来。 缓脉主营血衰少而卫气有余,但脉象多浮缓并见
  • 一、脉诊

    内闭,见于虚证为阳气衰微。 3、迟脉(附缓脉) 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少于六十...行之象。有力为冷积实证,无力为阳虚内寒证。 缓脉:脉来虽一息四至,但来去之势有缓慢之感。若
  • 三指禅

    方法以及切脉诊病等问题。周氏论脉,以“缓脉”作为正常脉,指出医生首先应精熟缓脉,然后才能体会到各种病脉。并以浮、沉、迟、数为
  • (十一)逆从四时

    冬天脉应石,若不见石脉,反见脾之和缓脉,为土克水之象。都属于脏精衰微,而所不胜之...见毛脉,夏天见沉脉,秋天见洪脉,冬天见缓脉,而无悬绝沉涩之象的,不能贸然认为是逆四时
  •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泻黄散、调胃承气汤。或甘寒之剂,皆可用之;缓脉,本经太过,湿邪所伤。平胃散加白术、茯苓,五苓散
  • 卷一

    7.11 脉经
    散脉,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缓脉,去来亦迟,小快于迟。(一曰浮大而软,阴浮与阳
  • 243-247条

    不呕:寸缓,关浮,尺弱,为太阳中风浮缓脉之变称;发热,汗出,恶风寒,为太阳中风之主证
  • 四诊心法要诀

    则难痊。 注: ①缓止曰结:在一息四至的缓脉中有时而一止称为结脉。 ②数止曰促:在一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