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肺、大肠
4.53 中医药学概论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其经脉为手太阴肺经,下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是指人一身之气均为肺所主;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呼吸之气;一是...肺,亦多从口鼻而入。 涕为鼻内的粘液,有润泽鼻窍之功。鼻为肺窍,涕为肺之液。若肺部有疾,则鼻窍不利,涕液失常,如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鼻涕黄浊,肺燥则鼻干少涕等等。 (3)喉为肺之门 咽喉是呼吸的门户,又主发音。喉为肺系,肺之经脉循喉咙,故喉的通气与发声功能均与肺有关。肺主气,而声由气发,故前人有“肺为声音之门”的说法,若肺气充足,则喉的功能正常,而声音洪亮;若肺气虚弱,则声音低微;若肺气闭塞,则可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的病症。 (4)在志...肺……在志为忧”。《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因肺主一身之气,忧悲二志,伤精耗气,故多影响肺的功能。反之,当肺气虚时,则易产生悲伤与忧愁的情绪。 〔肺与四时气候的关系〕 肺气通于秋 肺气通于秋,是说肺与秋季的气候有关《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通于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 -
肺痿
4.51 中医内科学因其为肺部虚证,且咳而气短故临证当与肺劳、喘证、咳嗽等相鉴别。 〔病因病机〕 肺痿的发生,因肺之亏虚为病。本病之成因,可分为肺燥津伤和肺气虚冷两个方面而以前者为主。病变机理为肺虚津气失于濡养所致。 1.肺燥津伤 此为肺有燥热,重亡津液。如肺痨久嗽,耗伤阴津,虚热内...吐、下利等)消亡津液,以致热壅上焦,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濡养,日渐枯萎,而病肺痿。 2.肺气虚冷 内伤久咳或冷哮不解,肺气耗伤;或大病久病之后,耗伤阳气,肺虚有寒:或虚热肺痿日久,阴伤及阳。这些原因均可致肺气虚冷,气不化津,津液不行,反成涎沫;肺气虚冷,则不能温摄津液,致肺叶渐渐痿弱,终成...肺痿的治疗,虽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肺阴,增补肺之津液,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肺体虽能得以滋润,但涎沫一时难止,故肺中津液不易增液,是为肺疾难证。此外,《张氏医通》提到肺痿“张口短气者危”,“如咳久肺(⿸疒龠),喉哑声嘶咯血,此属阴虚,多不可治。肺痿六脉沉涩而急,或细数无神,脉口皮肤枯干,而 -
(一)概论
4.5 黄帝内经讲解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2)。 《素问•咳论》 [讲解] 本文论述了咳嗽病机不专属于...肺脏的道理。 (1)肺主气,司呼吸,其性肃降。如果肺气不降,上逆即可引起咳嗽。因此咳嗽出于肺。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肺为咳。”指出了肺气失调、发生病变的特征是咳。但是,由于肺为华盖,受百脉朝会,各脏腑之气,皆通于肺。故若其他脏腑有病变,都可能影响于肺,而导致肺气不降,发生咳嗽。这说明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之外内合邪。由于风寒之邪,首先犯人于皮毛。肺主皮毛,故皮毛先受邪气,而后内传于肺。又因肺脉起于中焦,环循胃口,故寒冷饮食入胃,寒饮之 -
(四)肺为各脏之长
4.49 黄帝内经讲解肺居心之上、全身经脉会于肺、以及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方面,强调了肺在五脏气机升降出入和全身水液代谢方面的...心脉而布散周身。心主血脉,肺主治节,全身经脉都聚会于肺,赖肺气的推动,血液始能转输全身,营养脏腑器官。肺主通调水道,由脾上输的水液,赖肺气的宣散作用,水液才能敷布全身。而且肺有肃降作用,能通过使水液下输膀胱的方式,调节...临床有人主张,与其“专补肾水,不如补肺以滋其源”(《理虚元鉴》),“阴虚之治,所当悉统于肺”,并提出了“未见骨蒸、劳嗽、吐血者,预宜清金保肺;已见骨蒸、劳嗽、吐血者,急宜清金保肺;曾经骨蒸、劳嗽、吐血而愈者,始终不忘生金补肺”等具体的治疗方法 -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4.48 金匮要略讲解其人不渴,必当遗尿、小便数。此为上焦阳虚,肺中寒冷,故不咳不渴;肺虚气寒不能制节,故遗尿、溲数。 (2)此为肺中冷,……多涎唾:肺中冷,清阳不升於空窍,必头眩。肺失其敷布津液之用,津液聚而为涎唾,故其证多涎...肺,肺气上逆,故喘而又不能平卧。 (2)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宜葶苈大枣泻肺汤,以决壅开闭,泄饮排浊。葶苈子苦寒,专入肺经,泻肺气逐水饮,恐葶苈泻峻猛伤肺,故佐以大枣甘温...讲解〕本条遥承前第十一条论述饮邪壅肺的肺痈病而兼有表证者。 (1)肺痈胸满胀:肺居胸中,饮邪壅逆於肺,肺气不布之故。此“痈”字为“壅”之借字。 (2)一身面目浮肿 -
(二)证候
4.48 黄帝内经讲解脾咳证。 “阴阴”,即隐隐,指隐隐疼痛。肺治在右,脾居中央。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肺主气,脾为气之母。可见脾肺关系甚为密切。如果脾受邪气,脾病及肺,导致肺气上逆,则为咳嗽。肺气降于右,肺气失调,故咳则右胁下痛。姚止庵注:“右者肺治之部,肺主气,脾者气之母,脾病则及于肺,故令右胁下痛。”肺俞在肩背,脾病波及于肺,致经俞不利,故疼痛隐隐牵引肩背。咳甚不可以...涎”,指涎沫稀痰。肾脉贯脊,其直者入肺中,循喉咙,故肾受外邪,循经上袭于肺,肺气不降则咳。肺俞在背,腰为肾之府,肾病则邪凝于腰部,及肺则肺气不利,故腰背牵引作痛。肾主五液,窍通舌下的...临证意义]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症。由于肺为气之本,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如果肺受内外邪气的影响,而失于宣降,肺气上逆,都能引起咳嗽。故《素问•宣明五气》说:“肺为咳。”《阴阳应象大论》也说:肺“在变动为咳”。明确指出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候。 关于咳嗽的病因病机,《内经 -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决》
4.48 方剂讲解二盏,煎七分,食前服(水煎服)。 〔讲解〕肺属金,其色在五行相配为白,因本方能泻肺中伏火,故方名“泻白”。本方主治肺火上冲发生喘咳。因肺主气,以下行为顺;今火邪郁肺,肺失清肃,气逆而为喘咳,甚则气急。肺合皮毛,肺火郁蒸,故皮肤蒸热。肺主金,金旺于酉时,故肺中伏火,发热以日晡为甚。阴虚阳凑,逼津外出,故...舌红苔黄,脉细数,全为肺热阴伤所致。方用桑白皮甘寒入肺,清肺热泻肺气而平喘咳以为君;地骨皮甘淡而寒,入阴分泻...均有清肺热之效,但苇茎汤兼逐瘀排脓,用治肺热成痈;本方兼泻肺气,用治肺热气壅之喘咳。 〔方论选录〕季楚重:“经云:肺若气上逆。上逆则上焦郁热,气郁生涎,火郁生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