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二)肺、大肠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其经脉为手太阴经,下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 〔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主气,是指人一身之气均为所主;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主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呼吸之气;一是...,亦多从口鼻而入。 涕为鼻内的粘液,有润泽鼻窍之功。鼻为窍,涕为之液。若肺部有疾,则鼻窍不利,涕液失常,如寒则鼻流清涕,热则鼻涕黄浊,燥则鼻干少涕等等。 (3)喉为之门 咽喉是呼吸的门户,又主发音。喉为系,之经脉循喉咙,故喉的通气与发声功能均与有关。主气,而声由气发,故前人有“为声音之门”的说法,若气充足,则喉的功能正常,而声音洪亮;若气虚弱,则声音低微;若气闭塞,则可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的病症。 (4)在志...……在志为忧”。《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因主一身之气,忧悲二志,伤精耗气,故多影响的功能。反之,当气虚时,则易产生悲伤与忧愁的情绪。 〔与四时气候的关系〕 气通于秋 气通于秋,是说与秋季的气候有关《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者……通于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
  • 肺痿

    因其为肺部虚证,且咳而气短故临证当与劳、喘证、咳嗽等相鉴别。 〔病因病机〕 痿的发生,因之亏虚为病。本病之成因,可分为燥津伤和气虚冷两个方面而以前者为主。病变机理为虚津气失于濡养所致。 1.燥津伤 此为有燥热,重亡津液。如肺痨久嗽,耗伤阴津,虚热内...吐、下利等)消亡津液,以致热壅上焦,消灼津,变生涎沫,燥阴竭,失濡养,日渐枯萎,而病痿。 2.气虚冷 内伤久咳或冷哮不解,气耗伤;或大病久病之后,耗伤阳气,虚有寒:或虚热痿日久,阴伤及阳。这些原因均可致气虚冷,气不化津,津液不行,反成涎沫;气虚冷,则不能温摄津液,致肺叶渐渐痿弱,终成...痿的治疗,虽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阴,增补之津液,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体虽能得以滋润,但涎沫一时难止,故中津液不易增液,是为疾难证。此外,《张氏医通》提到痿“张口短气者危”,“如咳久(⿸疒龠),喉哑声嘶咯血,此属阴虚,多不可治。痿六脉沉涩而急,或细数无神,脉口皮肤枯干,而
  • (一)概论

    入胃,从脉上至于寒,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咳(2)。 《素问•咳论》 [讲解] 本文论述了咳嗽病机不专属于...肺脏的道理。 (1)主气,司呼吸,其性肃降。如果气不降,上逆即可引起咳嗽。因此咳嗽出于。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为咳。”指出了气失调、发生病变的特征是咳。但是,由于为华盖,受百脉朝会,各脏腑之气,皆通于。故若其他脏腑有病变,都可能影响于,而导致气不降,发生咳嗽。这说明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之外内合邪。由于风寒之邪,首先犯人于皮毛。主皮毛,故皮毛先受邪气,而后内传于。又因脉起于中焦,环循胃口,故寒冷饮食入胃,寒饮之
  • (四)肺为各脏之长

    居心之上、全身经脉会于、以及的宣发、肃降功能方面,强调了在五脏气机升降出入和全身水液代谢方面的...心脉而布散周身。心主血脉,主治节,全身经脉都聚会于,赖气的推动,血液始能转输全身,营养脏腑器官。主通调水道,由脾上输的水液,赖气的宣散作用,水液才能敷布全身。而且有肃降作用,能通过使水液下输膀胱的方式,调节...临床有人主张,与其“专补肾水,不如补以滋其源”(《理虚元鉴》),“阴虚之治,所当悉统于”,并提出了“未见骨蒸、劳嗽、吐血者,预宜清金保;已见骨蒸、劳嗽、吐血者,急宜清金保;曾经骨蒸、劳嗽、吐血而愈者,始终不忘生金补”等具体的治疗方法
  •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其人不渴,必当遗尿、小便数。此为上焦阳虚,中寒冷,故不咳不渴;虚气寒不能制节,故遗尿、溲数。 (2)此为中冷,……多涎唾:中冷,清阳不升於空窍,必头眩。失其敷布津液之用,津液聚而为涎唾,故其证多涎...气上逆,故喘而又不能平卧。 (2)葶苈大枣泻汤主之:宜葶苈大枣泻汤,以决壅开闭,泄饮排浊。葶苈子苦寒,专入经,泻气逐水饮,恐葶苈泻峻猛伤肺,故佐以大枣甘温...讲解〕本条遥承前第十一条论述饮邪壅的肺痈病而兼有表证者。 (1)肺痈胸满胀:居胸中,饮邪壅逆於气不布之故。此“痈”字为“壅”之借字。 (2)一身面目浮肿
  • 二、小儿肺炎

    中医辨证 (1 )风邪闭型:又分为风寒、风热两型。 1) 风寒闭型:此型患儿大多数较胖,2岁以下多见,以暴喘为主...开闭、化痰止喘,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或小青龙汤加减。 2) 风热闭型:邪在卫,病势较轻,相当于肺炎初期,表现为发热、咳嗽...听诊可闻少许肺泡音,X线胸透可见有片影或纹理增强。治以润肺养阴、清化余热,用养阴清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2)脾阳虚:面色黄白,食少乏力
  • (二)证候

    脾咳证。 “阴阴”,即隐隐,指隐隐疼痛。治在右,脾居中央。脾属土,属金,土能生金。主气,脾为气之母。可见脾关系甚为密切。如果脾受邪气,脾病及,导致气上逆,则为咳嗽。气降于右,气失调,故咳则右胁下痛。姚止庵注:“右者治之部,主气,脾者气之母,脾病则及于,故令右胁下痛。”俞在肩背,脾病波及于,致经俞不利,故疼痛隐隐牵引肩背。咳甚不可以...涎”,指涎沫稀痰。肾脉贯脊,其直者入中,循喉咙,故肾受外邪,循经上袭于气不降则咳。俞在背,腰为肾之府,肾病则邪凝于腰部,及气不利,故腰背牵引作痛。肾主五液,窍通舌下的...临证意义]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症。由于为气之本,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如果受内外邪气的影响,而失于宣降,气上逆,都能引起咳嗽。故《素问•宣明五气》说:“为咳。”《阴阳应象大论》也说:“在变动为咳”。明确指出咳嗽是系疾患的主要症候。 关于咳嗽的病因病机,《内经
  •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决》

    二盏,煎七分,食前服(水煎服)。 〔讲解〕属金,其色在五行相配为白,因本方能泻中伏火,故方名“泻白”。本方主治火上冲发生喘咳。因主气,以下行为顺;今火邪郁失清肃,气逆而为喘咳,甚则气急。合皮毛,火郁蒸,故皮肤蒸热。主金,金旺于酉时,故中伏火,发热以日晡为甚。阴虚阳凑,逼津外出,故...舌红苔黄,脉细数,全为热阴伤所致。方用桑白皮甘寒入,清肺热泻气而平喘咳以为君;地骨皮甘淡而寒,入阴分泻...均有清肺热之效,但苇茎汤兼逐瘀排脓,用治热成痈;本方兼泻气,用治热气壅之喘咳。 〔方论选录〕季楚重:“经云:若气上逆。上逆则上焦郁热,气郁生涎,火郁生热
  • 肺俞

    穴近肺部,位于第三胸椎之旁,昔时认为附着于第三椎,为气转输之处,主治邪在寒热,针此能宣肺,复其清肃之能,因名。《甲乙》:治寒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迫逐,胸满胁...阻咳嗽;配太冲、尺泽平肝泻火,治肝火犯咳嗽; 配风门灸之能温散寒,宣肺平喘,治宿哮沉痰;配天突、丰隆宣肺利...治哮喘发作;配太渊、太白培土生金,治气虚弱之 喘息;配气海、神门、太溪益肾气,使能纳气治肾虚喘;配膏盲、足三里能恢复体力,增强抗力,特别
  • 马兜铃

    马兜铃 〔原文〕体轻而虚,熟则四开象,故入。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气。李时珍曰:钱乙补阿胶汤用之,非取其补,取其清热降气,则自安也。其中阿胶、糯米,乃补之正药。昂按:清热降气,泻之即所以补之。若专一...瘘,漏也,音闾,亦音漏。痔属大肠,大肠与为表里,移热于大肠,故肠风痔瘘,清脏热则腑热茚清矣...蜜炙用。 本品苦辛而寒,入与大肠。辛寒散热,苦寒降气,故能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治一切热咳嗽痰喘。与大肠相表里, 热清,则肠热亦清,故又可治痔疮肿痛。 马兜铃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