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书籍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二、肿胀
4.56
中医骨伤科学
曰:“因于气为胀”。按此
肿
可有实
肿
、虚肿、热
肿
、寒
肿
、风
肿
、湿
肿
、血肿之分。有关伤症的肿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
肿
。故先痛而后
肿
者,气伤形也;先
肿
而后痛者,形伤气也”。《理伤续断方》讲的较确切,“凡...
肿
是血作”。这里指的主要是“血肿”。外伤后,体内血管破裂、血流入组织间隙而成。除此之外,还有水肿,由于
水肿
4.49
中医内科学
肿
肿
为壅
肿
肤胀之象。水肿指以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有肤胀与水胀。肤胀是水在皮肤的水肿,身
肿
腹大、按之凹陷是其特征。水胀是目胞微
肿
、足胫浮肿,以后腹部渐渐胀大,遍及全身皆
肿
。 水肿与臌胀的不同,臌胀是腹部明显胀大如鼓...宗粹言》:“今多有生疮,因洗浴迫毒归内而
肿
,此非水气,乃毒气也。” 《丹溪心法》:“若遍身
肿
,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
肿
,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 《内经》:“帝
胞肿如桃 胞虚如球
4.47
中医眼科学
胞睑焮红漫
肿
,继而化脓的疮毒。而胞
肿
如桃的胞睑红肿,皮色光亮,一般无化脓趋势,多...
肿
,但彼以大眦处先发赤
肿
,察之可见,睛明穴处红赤肿胀尤甚,其色呈紫暗...152〕。 (5)心脾两虚: 证候:胞
肿
虚软如球,全身可见神气困顿,食少失眠,怔
肿
健忘等证。 治法:健脾养心。 方例:归脾汤〔68〕。 2.外治
水肿
4.47
中医儿科学
肌肤,形成水肿。 (三)肺脾气虚 多因
肿
病迁延日久,肺脾两虚。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重证水肿。 〔文献摘录〕 《诸病源候论•
肿
满候》:“小儿
肿
满,由将养不调,肾脾二脏俱虚也。肾主水,其气下...作”。 《幼幼集成•
肿
满证治》:“治
肿
当分上下,经曰:面
肿
者风,足
肿
者湿。凡
肿
自上而起者,皆因于风,其治在肺,宜发散之,参苏
水肿
4.46
针灸学-下
愈,正气逐伤,则可转为阴水;阴水复感外邪,
肿
热增剧,亦可出现阳水证候。 〔辨证论治〕 体针 (一)阳...症状 初起两目先
肿
,继则四肢及全身皆
肿
,
肿
势较急,腰部以上
肿
甚,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恢复较快,阴囊肿亮,胸中...应用例案〕 有人因入水得水肿,四肢皆
肿
,面亦
肿
。人为灸水分并气海,翌日朝,视其面如削矣(《针灸
子肿
4.46
中医妇科学
关,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浊水泛滥而为
肿
。诚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所说:肾虚子
肿
"良由真阴凝聚,以养胎元。肾家阳气不能敷布,则...白术、茯苓为治疗子
肿
的要药。服药后脾气复健,水湿下泄,则其
肿
自消。如傅青主治子
肿
,茯苓常用至一两。《傅青主女科》中强调指出:本证...浮肿,小水短少者,属水气为病,故名曰子
肿
。自膝至足
肿
,小水长者,属湿气为病,故名曰“子气”。遍身俱
肿
,腹胀而喘,在六、七个月时者。名曰“子满”。但两脚
肿
而肤厚者,属湿,名曰“皱脚”。皮薄者属水,名曰“脆脚
商陆
4.43
本草备要讲解
时珍苦寒。沉阴下行,与大戟、甘遂同功。疗水
肿
胀满,
肿
属脾,胀属肝。
肿
则阳气犹行,如单胀而不
肿
者名臌胀,为木横克土,难治。肿胀朝宽暮急为血虚...者伤人,只堪贴脐,入麝三分捣贴,小便利则
肿
消。黑豆汤浸蒸用。得蒜良。 【讲解】商陆功专泻下逐
经行浮肿
4.42
中医妇科学
经行浮
肿
当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四肢、面目浮肿...肿胀,胸胁痞满,脘腹胀闷,善叹息,心烦乳
肿
,月经量少、不畅,色黯淡,或挟血块,苔薄白,脉弦细...尚虽未至"不通”,然亦不通之渐矣,故其
肿
显系血瘀气滞,气不行水,流溢四肢所致。然则小便
针眼 眼丹
4.42
中医眼科学
外科启玄》所载的“眼丹”,证候为“赤
肿
甚,不作脓”,类似于眼科医籍中所谓“胞
肿
如桃证”。两者均有专篇论述。 针眼和漏睛疮之毒...
肿
,边界不清,触之
肿
硬,疼痛拒按。其
肿
软下垂者易消,焮红色紫而坚硬者难消,每易酿成...全身症状。 两病在发病早期,均可见胞睑微
肿
,或见
肿
软下垂,或有颗粒发起,伴见恶寒发热头痛等症
第四节 囊痈
4.41
中医外科学
医宗金鉴》又名肾囊痈,其特点是”阴囊红
肿
热痛”。多发于中壮年和劳累之人。 〔病因病机...卷三》:“囊痈,肿痛未作脓者,疏肝导湿。
肿
硬发热,清肝降火。脓清不敛者,大补气血。已溃者...子,少热多寒,好饮热汤为异耳。若水疝,虽
肿
而光,虽痛有时,不红不热,按之软而即起为异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