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博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食窦
14.47
针灸学-上
治膈中雷鸣,察察隐隐,常有水声。《铜人》:
胸胁满
痛,膈间雷鸣。临床常配膈俞、郄门、阳陵泉治...
胸胁满
痛;配膈俞降逆散结治呃逆;配三里调脾胃,通腑气,治腹痛肠鸣。本穴为足太阴脉气所发,《甲乙
侠溪
14.02
针灸学-上
常配翳风、外关治耳鸣、聋,配章门、支沟治
胸胁满
痛,配阳辅、太冲治腋下肿马刀瘿;配合谷治
刺热篇第三十二
13.55
黄帝内经素问
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眩冒而热,
胸胁满
,刺足少阴少阳。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
卷二
13.24
脉经
宜服橘皮桔梗汤,灸中府。 寸口脉洪大,
胸胁满
。宜服生姜汤、白薇丸,亦可紫菀汤下之,针上脘
华盖
13.17
针灸学-上
心上,形似华丽之伞,因名。临床常配支沟治
胸胁满
痛,配尺泽、肺俞治咳喘,配少商治喉痛
96-109条
12.91
伤寒论讲解
受邪,火郁气壅病机特点的一两个主证,本论“
胸胁满
不去者”,“胸满胁痛者”,“寒热发作有时者”,“呕而...好转,后经调理而痊愈。 伤寒十三日不解,
胸胁满
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⑴。此本柴胡证...本条论述大柴胡汤证与误用丸药后的证治。 (1)
胸胁满
而呕,……微利:“
胸胁满
而呕”是少阳证。“日晡所发潮热”是阳明里实证
146-167条
12.57
伤寒论讲解
痊愈出院。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⑴,
胸胁满
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病传少阳之经。“
胸胁满
微结”,指少阳之邪所结甚微。胸胁之满不甚...内接太阴,当少阳波及太阴时,常可见到
胸胁满
痛,口苦,口渴,心烦,腹胀,纳呆以及大便溏薄
卷七
12.42
脉经
胸汤。伤寒五、六日,其人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
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解,与大柴胡汤,下者止。伤寒,十三日不解,
胸胁满
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而微利,此本当柴胡汤...五十九刺。(一云刺少阳) 热病先眩冒而热,
胸胁满
。刺足少阴少阳。 热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2.35
桂本伤寒论
升,日三服。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
,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
四、经络口诀
12.2
口诀浅释
热,前臂和肘弯擎强拘急、腋窝部肿胀,甚至
胸胁满
闷,心跳不宁,面赤,目黄,喜笑不止。本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实用中医文献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诊断方剂口诀
口诀浅释
临证程序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本草备要讲解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喉科学
针灸学-上
针灸学-中
针灸学-下
名医医案选读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方剂讲解
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
中医概念入门
了解光明
光明人物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桂本伤寒论
脾胃论
辅行诀
脉经
李可疑难病经验
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