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中篇 针灸术

    中篇 针灸术 中篇 针灸术 针法和灸法,是针灸临床治疗中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针灸医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历代针灸医家,对此曾积累了极 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针法和灸法的种类很多,本篇介 绍常用的针灸法,包括毫针、灸法(附:拔罐法)、三棱针、皮 肤针、皮
  • (一)全身症状

    针列缺、风门、合谷、风池。 伤寒手足厥冷:针灸大都。 骨寒髓冷:灵道针灸之。 体温过低:灸气海、神厥、大椎、膏肓、足三里。 疟...内庭。 精神萎靡:灸关元、膏肓俞。 少气:针灸间使、神门、大陵、少冲、足三里。 羸瘦:针灸足三里、膏肓俞。 健忘:针灸神门、心俞、列缺、中脘、足三里、少海、百会。 嗜眠:实症...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大椎、膻中。 不寐:针灸印堂、神门、曲池、三阴交、照海、涌泉。 多梦:针灸心俞、神门、内庭、足窍阴、太冲。 梦魇不安:针厉兑
  • (七)二阴症状

    膀胱俞、次髎、气海、三阴交。 小便失禁:针灸关元。 遗精:针灸肾俞,针命门、志室、气海、中极、关元、三阴交。 精浊...灸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 白浊:针灸肾俞、关元、三阴交。 阳萎:针灸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八髎、百会。 阴举...针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大便下血:针灸承山、解溪、太白、带脉。 下痢赤白:针灸合谷、天枢、上巨虚。 里急后重:针灸下脘、天枢、照海。 脱肛:针灸大肠俞、百会、长强、肩井、合谷、气冲
  • 针灸甲乙经

    甲乙经》、《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灸经》。本书将《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即《黄帝明堂经》)三书的有关内容,采用“使...原书以天干编次,内容主要论及医学理论和针灸之法,故名《针灸甲乙经》。 全书十二卷,共分一百二十八篇。卷一...某些穴位所造成的后果也有所论及。本书虽为针灸专著,但实际上是将中医基本理论与针灸的理论融为一体,更切实际,更易掌握。 本书对
  • (四)腹部症状

    乳下1寸灸30壮,间使灸3壮。 食欲不振:针灸中脘、脾俞、足三里、然谷、或然谷刺出血。 胃冷食...化:针灸魂门、胃俞、足三里、下脘。 胃痛:针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 善食易饥:针内庭、三阴交...内关、支沟、照海、巨阙、足三里。 脐腹痛:针灸天枢、公孙、三阴交、足三里。 小腹痛:针灸下廉、复溜、中封、大敦、关元、肾俞。 腹胀:针灸中脘、气海、足三里、内庭、三阴交、公孙。 腹中肠鸣
  • (六)四肢症状

    腕痛:灸阳溪、曲池、腕骨。 手指拘急:针灸曲池、合谷、阳谷、后溪。 五指痛:针灸阳池、外关、合谷。 上肢麻、痛、瘫:针灸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大椎。 2、下肢部 足三...腿转筋:针承山、昆仑、阳陵泉。 足踝痛:针灸丘墟、昆仑。 足心痛:针昆仑。 足寒如冰;灸肾俞。 下肢...麻、痛、瘫:针灸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昆仑
  • 第二章 灸法 附:拔火罐疗法

    艾绒的制法。 2.掌握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天灸、灯草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的
  • (三)胸胁症状

    舍。 胸满食不下:针阴陵泉、承山。 咳嗽:针灸列缺、经渠、尺泽、足三里、昆仑、肺俞。 咳嗽有痰:针灸天突、肺俞、丰隆。 咳嗽上气,多吐冷痰:灸肺俞。 咳喘...喘急:灸肺俞、天突、足三里。 心悸:针灸风池、神道、巨阙、大陵、神门、通里、足三里。 心中懊...胁肋部症状当以上述四经的腧穴为主。 胁痛:针灸足窍阴、大敦、行间。 胁满:针灸章门、阳谷、腕骨、支沟、膈俞、申脉。 胁肋痛:针支沟
  •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八纲辨证对针灸的辨证论治有着特殊意义,决定各种病证宜...必须以脏腑、经络的理论为指导,尤其对针灸治疗的运用,更有重要意义。因此介绍了十二...与治疗原则,以及分经取穴的方法,对于指导针灸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复习思考题 1.针灸辨证的特点是什么? 2.针灸在临床上如何具体运用八纲辨证? 3.五脏中各
  •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明•杨继洲(字济时)著,成书于1601年。 本书是在杨氏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基础上,广泛参考明代以前主要...周身忌穴图,针道源流,其次为“针灸直指”,包括选自《内经》、《难经》的17篇有关针灸论述。卷二、卷三列针灸歌赋三十余则。卷四为针法,卷前重点论述了...的问题,亦有不同一般的见解。 本书虽为针灸专著,然杨氏以为针灸、药物、按摩各有所长,不应偏废。杨氏谓“疾在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