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咳论篇第三十八
5.57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 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则咳剧。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 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肺咳不已则大肠变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此皆紧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 -
(二)证候
5.56 黄帝内经讲解通舌下的廉泉、玉英,故肾受邪,水气上泛则咳吐痰涎。如高士宗注:“水气上逆而咳涎。”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素问•咳论》 [讲解] 本文论述胃咳证。 “长虫”,即蛔虫。脾与胃相表里,脾咳不已,影响及胃而使胃气上逆。肺手太阴经脉起...司,魄门不约,故咳嗽伴见大便失禁。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素问•咳论》 [讲解] 本文论述小肠咳证。 “失气”,俗称放屁。张志聪注:“失气,后气也。”“气与咳俱失”,谓失气与咳嗽同时出现。心与小肠相合,心...咳不已,小肠受邪。邪传小肠,厥气迫肺则为咳,腑气下奔则为失气,故咳而失气,失气与咳俱见。张志聪注:“夫厥气上逆则咳,下逆则为失为遗。”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素问•咳论》 [讲解] 本文论述膀胱咳证。 “溺”,音义同尿。肾与膀胱相合,肾咳不已,邪传膀胱。膀胱主贮藏津液,膀胱受邪,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