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暑(1)

    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湿热平等者两解之 暑病的辨证论治,前已述及。“暑兼湿热”,从病因上可以...辨证要点仍主要是以其临床表现为依据。具备暑病特有证候,虽在冬月发病仍属暑病,仍可按暑病处理。“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这是中医学在疾病
  • 伤暑全书

    暑瘵等病,并详细描述了其发病特征。本书收暑病之广,述病症之详,为他书所不逮。 书中广载诸
  • 暑温(1)

    不能达于四肢。这些现象是属阳虚,这也是暑病的临床特点之一。 (4)小有劳,……口开前板齿燥 “小有劳...中上腭干燥少津。这些现象是属阴虚,这也是暑病证状特点。综上所述暑病有阳虚、气虚、阴虚、津少等证因。 总之,暑为热邪...暑病表实的治法,一般不要见汗止汗。暑温由于里热蒸腾,一般多有汗也,因气候炎热,贪凉露宿,外感
  • 香薷

    遏,症见恶寒发热,胸闷无汗及腹痛吐泻等阴暑病证。本品能发越阳 气,通利水湿,故水肿、小便不利
  • 祛暑剂

    伤肺,头昏、身热。本方平时饮服,可以预防暑病。 2.清宣金脏法《时病论》 清宣金脏法牛蒡,马贝杷
  • 暑温伏暑

    述及,“暑温”,即暑之偏热者,“伏暑”即暑病之过时而发者,外感暑邪,如同其他温病一样
  • 4.29吴鞠通治伏暑案

    气本所以退烦暑,金欲退之,而暑无所藏,故伏暑病发也。”由此可知,伏暑的发病特点是气虚邪
  • 一、六淫

    气候、居处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或居住潮湿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
  • 十五、用药不结合时宜

    多感暑,忽发冰雹,亦复感寒。由先而感则为暑病,由后而感则为寒病。病暑者投以暑药,病寒者...桂枝,皆可酌用;寒冬暴暖,感受热邪,亦与暑病相类,银花、连翘,甚至知母、石膏,均可酌选。 这种
  • 第二节三焦、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同上)。 (5)暑温: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同上)。 (6)湿温:“湿温者,长夏初秋,湿...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同上)。 (7)秋燥:“秋燥者,秋金燥烈之...加白芍。 〔暑温证治〕温病之发生在夏令者,暑病之热多于湿者。①水结在胸,用小陷胸汤加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