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五十七难

    4.86 难经
    五十七难 曰:凡有几?皆有名不? 然: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有脾,有大肠,有小肠,有大瘕,名曰后重。胃者,饮食不化,色黄。脾者、腹胀满,注,食即呕吐逆。大肠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小肠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大瘕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此五之要法也
  • 2.32李东垣自治泄泻案

    淫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利,湿多成五②故也。一日,予体重肢节疼痛,大便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思其治法,按《内经•标本论...下者引而竭之③,亦是先利小便。当又云:诸利,小便不利先分利之。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注释〕 ②癸卯:即公元1243年。 ②五:即胃、脾、大肠、小肠、大瘕。语出《难经•五十七难》。 ③引而竭之:用疏导的方法袪除
  • 上巨虚

    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当脐而痛。《甲乙》:治大肠有热,肠侠脐痛,食不化,飧...天枢、阴陵泉、水分、神阙能温散寒湿,治寒;配关元、肾俞、脾俞能温补命火,益脾止泻,治肾;配太冲能疏肝理气,治气滞泄泻;配阑尾、天枢、三阴交...能通肠热,祛瘀散结,治肠痈
  • 泄泻

    泻 泄泻又称腹泻。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浆水样。本证病变主要在脾胃和...止泻。热甚者加内庭、商阳、少泽点刺出血以其热;肢冷脉伏加神阙隔姜灸以温阳救逆。 治法
  • (四)肝、胆

    谋虑出焉”。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血和主疏。其经脉为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与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 肝于五行属木,具有升发、开的生理特点,后世将肝的这种生理特点总结为...大怒伤肝”的说法。反之肝阴不足,肝气升太过,则又易于发怒。故《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
  • 泄泻

    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如水注为主证的病证。 本病主要是由...热;属暑热偏盛者、暑必挟湿,故以清热解毒化湿合法,常用药如连翘、金银花、藿香、苡仁、通草、竹叶、败酱草...医学三字经》:“湿气胜,五泻成(濡、飧、溏、鹜、滑),胃苓散,厥功宏。湿而冷,萸附行;湿而热,芩连呈;湿
  • 升阳除湿防风汤

    盏,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 如此证飧不禁,以此药导其湿;如飧不止,以风药升阳,苍术益胃去湿;脉实,胀,闭塞不通...从权以苦多甘少药之;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便以升阳汤中加
  • 京门

    功能〕益肾,利水。 〔主治〕腹胀,肠鸣,泻,腰痛,小便不利。 〔刺灸〕斜刺0.5~0.8寸。可灸。 〔讲述〕见于...溢饮,水道不通,溺黄,小腹痛,里急肿,洞,体痛引背。由于肾为水火之脏,肾气盛则水液排泄
  • (五)问二便

    滞而不行,称为冷秘;忧愁思虑,肝气郁滞,疏无力,遂使大肠传送失司而为便结,称气秘...鸣,素有怕冷,手足凉之症,为脾肾阳虚之寒(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五更,属脾肾阳虚证之内。);若泄泻清稀、腹痛肠鸣而兼...或便而不觉称大便失禁,又称大便滑脱、滑。本症多见于久痢,或泄泻日久而气虚下陷诸证
  • 2.24张子和治飧泄案

    之不忌口。戴人至而笑曰:春伤于风,夏必飧,飧者,米谷不化,而直过下出也。又曰:米谷不化,热气...出如洗,待一时许开户,减火一半,须臾汗止,亦止。 (《儒门事亲》卷六) 〔注释〕 ①圣散子:方剂名。同名方...当为麻黄汤。 〔评按〕本案是以汗法治愈飧证的病例。“春伤于风,夏必飧”,症证在表,病因在风,故用麻黄汤发表取汗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