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痹论篇第四十三
6.1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上则恐。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则消亡。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何故也? 岐伯 -
(一)概论
6.08 黄帝内经讲解一)概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素问•痹论》 [讲解] 本文论述痹证的病因与证候分类。 “痹”,有闭阻不通之意。如张志聪注:“痹者闭也,邪闭而为痛也。”“著”,有重著,留著难去之意...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2)。 《素问•痹论》 [讲解] 本文论述五脏痹的主证及主要病机,并强调脏腑痹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内伤。 (1)“阴气”,指五脏之气。张景岳...痹;筋痹不已,又复感邪气,内传于肝,形成肝痹;脉痹不已,又复感邪气,内传于心,形成心痹;肌痹不已,又复感邪气,内传于脾,形成脾痹;皮痹不已,又复感邪气,内传于肺,形成肺痹。 帝曰:其客于六府者,何也?岐伯曰:此亦其食饮居 -
痹证
6.01 中医内科学痹证 痹有闭阻不通之意。凡脏气不宣,可致脏腑之痹,如肝心肠胞之痹;肢体经脉气血凝涩不通,可致皮肉筋骨脉之痹,古称“五痹”。痹证所赅病证很多,本节所讲,仅限于以疼痛、肿胀...风寒湿痹。 3.鹿衔草30克,水煎服。用于风寒湿痹. 4.青风藤15克,汉防己10克,水煎服。用于热痹、湿热痹。 5.葛根60克,银花藤45克,丝瓜络15克,路路通...炒热,布包熨患处。 〔文献摘录〕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素问•痹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素问•痹论》:“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 -
痹证 附:坐骨神经痛
6.0 针灸学-下乘虚侵入,阻闭经络,气血不畅,发为风寒湿痹。《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由于素体不同,感受风寒湿邪也各有偏胜,若偏...以健运脾胃而化湿;大椎、曲池清热解表治热痹。 治法 行痹、热痹,或痛在皮肤、肌肉者,用毫针泻法浅刺,并可用皮肤...原因是什么? 2.临床上如何辨别痛痹、行痹、着痹和热痹? 3.阐述痹证总的针灸治疗原则和一般取穴方法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5.91 金匮要略讲解失守而然。 (2)心痛彻背者:痰浊壅盛,痹阻胸中,滞碍心脉,故心痛甚而牵彻胸背俱痛。较...厚朴行气消痞,除满宽胸,桂枝、薤白通阳宣痹,栝蒌开胸中痰结。若偏於正阳虚,则用人参汤治疗...附子散主之,治疗用薏苡附子散,苡仁除湿宣痹,导浊阴下行,据《本经》载,本品有缓解“筋急拘挛”的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5.9 黄帝内经素问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病...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善时巅疾。 少阳有余病...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是故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