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溪书屋夜话录

    学术思想、学术经验的代表作。 书中仅存治三十法,对肝病的辨治,既吸取叶天士治肝病的...归纳为肝气、肝风、肝火三大类,并制定治三十法(疏肝理气法、疏肝通络法、柔法、暖法、培土泄木法、泄和胃法、泄法、抑法、凉法、滋法、暖法、养法、补中法、清法、泻法、清金制木法、泻子法、补母法、化法、温法、补法、镇法、敛法、平肝法、散法、搜法、补阴、补肝阳、补血、补肝气),遣方用药颇具特色。读者在治肝病时
  • 肝俞

    输》。穴近肝脏,位于第九胸椎之旁, 昔称着于脊之第九椎,为脉之气转输之处,因名。主治肝脏 疾患,有疏肝理气...治肝郁脾虚之肝病;配胃俞 疏肝和胃,治胃石和;配胆俞、阳陵泉泻利胆,治肝胆湿热;配膈俞、三阴交补养血,治血不足;配复溜、三阴交滋阴养,治阴不足之疾。根据肝气通于目,和则目能辨五色,受血而能视,脉上连于目系的生理功能,刺俞,配复溜、曲泉、太溪则滋补肝肾治夜盲、青盲;配...不可直深刺,《素问•刺禁论》指出:刺中,五日死,其动为语。凡肝癌、肝肿大的病人,刺右俞,过深可伤及肝脏
  • (四)肝、胆

    功能表现。的疏泄功能全赖血之濡养;血的濡养作用,有赖的疏泄才能发挥,二者密切相关。后世医家将的这两个功能概括为“体阴而用阳”。其体阴是言藏血,用阳是指主疏泄。体阴与用阳相互协调,则...的生理功能方可正常发挥。若二者失调,则肝病发生,出现“阴不足”或“阳上亢”的证候。 〔与组织器官的关系〕 (1)主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怒 怒是七情之一。在志为怒,是说怒这一情志变化与密切相关。为刚脏,其性升发,怒则气上,有助主升发、疏泄之职,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志为怒”。但如若大怒,则使之阳气升发太过,耗伤阴,故又有“大怒伤”的说法。反之阴不足,肝气升泄太过,则又易于发怒。故《素问·脏
  • 太冲

    消肿之功治水疝,这是因阴器、小腹、少腹皆脉所循行、经过之处。用治器官病,常配俞、三阴交养益目,治血不足之目疾;配风池、复溜滋阴清明目,治阴虚旺之目疾;配太冲、睛明清明目,治肝火上炎;凡风热上攻加合谷、太阳,肝胆...热加丘墟、风池,怒气伤上逆加内关,这是因“目者之官也”,“肝气通于目,和则目能辨五色”,刺灸上穴,能使受血而能视,得养以明目。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刺太冲可平肝、熄风、潜阳、清热,治头痛、眩晕亢之病。临床常配风池、丘墟清泻火,熄风潜阳,治亢眩晕(高血压);肾阴不足配复溜;肝肾大亏,风阳...眩,皆属于”,以及在体为筋,司全身筋骨关节伸屈的生理病理机制
  • (七)肝主藏血

    于诸经,人卧则静,静则血随气行阴分而归于。” (2)开窍于目,目得血的濡养,才会产生正常的视觉。故血虚则视力减退,若肝气上逆,气血郁闭,可导致...临证意义〕 主藏血,在临床治疗时,不仅要注意调节主疏泄的功能,而且还应注意主藏血功能的正常与否,若血不足,不能濡养人体各部分的脏腑组织,是的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的主要病理表现。如《灵枢...脉度》说:“肝气通于目,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说明眼的生理功能与血是否充足有关,血充足则能通过经,“连目系”上注于目,使目得养而视物精明。如果
  •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水煎服) 〔讲解〕本方主治血虚之体而兼郁脾虚,脾不和所致之胁痛证。因本方具疏肝解郁之效...不舒,肝郁则胁痛乳胀,头痛目眩,口燥咽干。脾不和,气滞血瘀,则月经不调。脾不和,脾失健运,则神疲食少。舌淡红、脉虚弦为...三药为君,以补体、和用,使肝气得疏,血得补,则气血调和,之疏泄正常,符合体阴用阳之旨。既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又可
  • 小结

    潜降,性偏寒凉,故为镇之要药。石决明又能明目,对肝火或虚目疾常用;代赭石又能镇逆止呕,善治气逆不降...主治 用量 备注 羚羊角 咸、寒 、心、肺 平肝息风,止痉,清明目 ①惊风、癫痫 ②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 ③肝火炽盛,头痛、目赤 ④热病...阳上亢的眩晕、头痛③风湿痹痛 3—10克研末吞服1—1.5克 钩藤 甘、微寒 、心包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①惊痫抽搐 ②热头痛③阳上亢之眩晕 10—15克 不宜久煎 蚯蚓 咸、寒
  • (二)病毒性肝炎

    遗留消化功能较差的症状。 重症肝炎(急性坏死型肝炎):发病率约占0.2%〜0。4%。黄疸迅速出现,逐渐加深...治以健脾利湿,用茵陈五苓散或龙胆泻汤等方加减。 6) 脾血瘀型:面色晦暗,颧部红缕、鱼际发红(掌),身上血痣(蜘蛛痣),纳呆腹胀,衄血,胁部刺痛、固定...左右, 此药还有调整蛋白的作用;再如云芝泰、肝炎灵(山豆根注射液)、益灵、垂盆草、南通蛇药、葫芦素、丹参注射液等均对
  • 一贯煎《柳州医话》

    克) 〔服法〕水煎服。 〔讲解〕由于肾阴虚,的疏泄条达失常,以致肝气横逆,胃不和。以胸脘胁痛,咽干口燥,舌红少苔为主证...清泄脾热。此方以补与疏肝二法配合,使体得养而无滋腻太过之弊,肝气得疏而无伤津...集灵膏二方脱化而来,独加一味川楝子,以调木之横逆,能顺其条达之性,是为涵养阴无上良药,其余皆柔润以驯其刚悍之气,苟无
  • (十四)五脏病理及病证

    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经主其部分,故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设木...山栀、芍药、泽泻、贝母,方名化煎,是清化经之郁火也。 一法曰温。如有寒,呕酸上气,宜温,肉桂、吴萸、蜀椒。如兼中虚胃寒,加人参、干姜,即大...平肝。金铃、蒺藜、钩藤、橘叶。 一法曰散。“木郁则达之”,逍遥散是也。“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即散是也。 一法曰搜。外此有搜风一法。凡人必先有内风而后外风,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