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首页
了解
课程
榜单
搜索
会员
ai辨证
书籍
博客
登录
注册
问答社区
所有问题
发布问题
问题分类
中医概念入门
中医药学概论
本草备要讲解
方剂讲解
黄帝内经讲解
伤寒论讲解
金匮要略讲解
温病条辨讲解
中医内科学
其它
ai帮助
中医药学概论
在此分类提问
心阳与心气的含义?
2023-06-22 14:52
《中医药学概论》第81页,“一身之血,均在脉中运行,这依赖心阳的温煦与心气的推动。”请问老师: 1,心阳和心气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2,是否有对应的心血和心阴的概念?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Chang
请问 怎么理解 津气耗伤太过,甚至可以引起冷汗不止,喘息气微,脉微欲绝的虚脱证。
2023-02-26 10:32
(3)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暑为阳邪,有升散的性质,所以侵人则使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则津伤,见口渴喜饮,心烦,小便短赤等症状。汗出太多,则气也随之而耗损,出现气短乏力。津气耗伤太过,甚至可以引起冷汗不止,喘息气微,脉微欲绝的虚脱证。出自《中医药学概论》第四章第一节一、六淫中的暑,第三个特点。为什么津液损耗过度,会导致冷汗不止呢?都没有津液了呀!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甘草
请问 相火和火有啥区别呢?
2023-02-25 14:33
如图所示 请问 相火和火有啥区别呢?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甘草
藏象-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脾和肾
2023-01-03 19:30
若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水湿停聚,不仅损伤脾阳,亦可使肾阳衰微。若肾虚不能主水,水液潴留,亦可累及脾阳,使脾失健运。--请问,这里水湿停聚,和水液潴留,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musherry
藏象-五藏之间的相互关系-心与肝
2022-12-28 01:13
”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而调节情志,故两脏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密切相关。若情志有伤,多宜化火伤阴,临床上心肝火旺、心肝两虚常相互影响或同时并见。“--此处,”若情志有伤,多宜化火伤阴。“这句不能理解。因为我想伤阴是不好的事情,那么又怎么”宜“呢?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musherry
藏象-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心与肺
2022-12-28 00:28
”其中肺气助心以行血,心血载肺气以布周身。肺主气而司呼吸,从自然界吸入清气与水谷精微合成宗气,宗气贯心脉以推动血液的运行。故肺气虚则宗气不足,就会出现气血淤滞的病症。“课本中,提到肺气和宗气都是由肺生成。那么请问肺气和宗气的区别在哪里?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musherry
藏象-阴阳五行的模式, 心的阴阳
2022-12-04 23:25
老师好!在《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章77页,阴阳五行模式提到,”在五脏的阴阳分类中,心居于胸中,为阳中之阳,说明它是一身阳气的 统领;“,此处的阳中之阳,是怎么判断的?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musherry
气虚和阳虚之间的关系
2022-12-04 15:33
气虚和阳虚之间的关系 是否阳虚一定会气虚。或者说阳虚和气虚是否一定同时出现。如果不是同时出现那么气虚与阳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比如阳虚.导致机体不能够温煦,气化。同时阳虚则阴盛,阴盛会进一步损耗阳气。进而导致气虚。 而气虚,会导致阳虚吗?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请老师指教。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雪冰
老师好。《中医药学概论》望诊作业题 “舌质、舌苔在外感病中的临床意义有何区别” ,本人从教材中难以明确给予总结,请求指导一下
2022-11-26 11:06
老师好。《中医药学概论》望诊作业题 “舌质、舌苔在外感病中的临床意义有何区别” ,本人从教材中难以明确给予总结,请求指导一下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xnc163
用阴阳概括体质禀赋,分为5种类型,对5种类型的人的具体描述没看懂。
2022-11-20 23:45
用阴阳概括体质禀赋,分为5种类型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光明中医教材 (gmzyjc.com)比如对于太阴之人的描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doglovecat
看完《中医药学概论》的绪论一章后的几点感受和疑问。
2022-11-19 17:21
1、对于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朝代,《黄帝内经》就成书于这一时期,之后出现的《难经》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到了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黄帝内经》和《难经》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伤寒杂病论》就是临床实践的奠基之作。到两汉时期中医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临床体系。汉以后中医出现了百家争鸣,各朝各代都从不同的发面继承和发...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doglovecat
什么是从阳化热?为什么易从阳化热?什么是食热互结?
2022-10-04 21:01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69页下数第5行:原文:胃喜润恶燥 。胃为阳土,性喜湿润。邪气入胃,易从阳化热,灼伤胃阴,胃阴受损,则呈燥象,故有“胃喜润而恶燥”之说。临床上将食热互结,口渴欲饮,口舌干燥,大便燥结等证归属于胃,治疗常用急下存阴法…问题:什么是从阳化热?为什么易从阳化热?什么是食热互结?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51195077
心到底是阳还是阴?
2022-09-29 09:23
心属火,为阳。但是心又叫阴火,小肠为阳火。那心到底是阳还是阴?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江同学
经络与血管的问题
2022-08-20 23:22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人体各部分的通道。 针刺的“得气”,即是针刺效应“气”,沿经脉循行向远处病所传导(行气),从而达到调整气血,祛除邪气的治疗目的。 由教材可知,经络是包括血管的,那么,针刺的时候不会扎破血管吗?还是说针刺作用的部位在血管旁边(气循行的位置?)?
中医概念入门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杨海川
口舌糜烂 与 口舌生疮 一样吗
2022-08-20 23:16
口舌糜烂 与 口舌生疮 一样吗? 2.常见的火证 (1)实火 口舌糜烂,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实有力。 (2)虚火 常见的是阴虚火旺证,主要症状是: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小便短赤,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
中医概念入门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道心永固
舌头上的横裂纹和竖裂纹各说明什么?有何区别?
2022-08-20 18:26
如题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Helena
水、土为什么会兼化?
2022-08-01 00:00
请问,根据“兼其相生者即同气之化”理论,水、土为什么会兼化。水与土没有相生关系的。 来源: 兼化是出现本行自身基本属性所应出现的征象外,还出现其他行的征象的表现。书中提到一种同气兼化是①兼其相生者即同气之化;又提到而同气兼化则本化与兼化,实为两行本化相兼,如木、火多兼化,水、土多兼化。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道心永固
先天之精真的可以由后天之精补充吗?
2022-08-01 00:00
先天之精真的可以由后天之精补充吗?如下课文: 肾中所藏的“先天”、“后天”之精,二者密切相关。其“先天之精”的补充,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供养; “后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赖于“先天之精”的资助。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组成肾中之精,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进而产生“生殖之精”,以繁衍后代。
中医药学概论
0
作者:
道心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