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运2、五运六气与三阴三阳以前一直疑惑,为什么天气是六、地气是五,读了本书第一章阴阳平衡,重新梳理了思维之后,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中医根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凡事讲究一个阴阳平衡。自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症。第20条
原文二十、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槃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馨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罄气(
《中医药学概论》第81页,“一身之血,均在脉中运行,这依赖心阳的温煦与心气的推动。”请问老师:1,心阳和心气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2,是否有对应的心血和心阴的概念?
若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水湿停聚,不仅损伤脾阳,亦可使肾阳衰微。若肾虚不能主水,水液潴留,亦可累及脾阳,使脾失健运。--请问,这里水湿停聚,和水液潴留,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其中讲到寒为外邪,厥为内邪,二者相合为什会为热?脾气独弱,五脏俱虚,而五液下注。何为五液呢?下焦不阖,之前学习了三阴三阳经的开阖枢,这里下焦阖的功能可做何解?是肾司开阖之意吗?原文《伤寒论讲解》
革脉和病有战汗,的脉很像,具体区别是在浮取时的脉形大小吗?革主寒虚相搏,而战汉而解脉主邪实本虚(实际也是表实寒和本虚)那这两个病症只凭脉象,是不是不太能区分,实际都一样,可从描述开看,革脉要严重多
伤寒伤人阳气,夜半子时,阴尽阳生之时,病愈而解。为什么不是中午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且呢?
《伤寒论讲解》23页第1行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答日: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1
气虚和阳虚之间的关系 是否阳虚一定会气虚。或者说阳虚和气虚是否一定同时出现。如果不是同时出现那么气虚与阳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比如阳虚.导致机体不能够温煦,气化。同时阳虚则阴盛,阴盛会进一步损耗阳气。
“其汗之能发,只是因其卫实营虚,阴被阳凑,故用桂枝以调其营,营调则卫气自和,而风邪莫容,遂自汗而解,非若麻黄能开腠理以发其汗也?……取其内以芍药入营以收阴,外有桂枝入卫以除邪,则汗自克见止,非云桂枝能
图片来源于第一章2.2《素问》: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阳明是是两阳相合,厥阴是两阴交尽。阳明和厥阴是相对的吗?第二章2.